第445页

在火枪发明的近四百年来,对于火枪的威力,统治阶级都是看不上眼的,而随着成吉思汗西征,火药被带往欧洲之后,被欧洲人看上了。

他们在从零开始的基础上研制出第一款火枪,继而短短的四百年内实现火绳枪、燧发枪、后装枪、重机枪的疯狂进化。

而眼下的大明,如果不是朱允炆这个穿越者,宋朝时诞生的火门枪同样经过了将近四百年的发展,还原地踏步呢,还要等到葡萄牙人将火枪带到日本,再由倭寇侵扰沿海,由戚继光之手使得大明获取火绳枪的技术,继而由毕懋康研究出燧发枪。

一句“夷虏最畏于中国者,火器也。”可谓是让当时的后金吃尽了苦头,可惜崇祯年国家财政紧张,无力大力研发和改良革新燧发枪技术,寥寥几百、几千把燧发枪,也不存在挽狂澜于既倒的能力。

毕懋康留下的军器图说被乾隆禁毁,燧发枪技术再次失传,失去了进步的希望。

“走,带朕去见识一下吧。”

光听不过瘾,朱允炆还是决定亲眼见识一下这火绳枪的威力。

当然,试枪的工作是不能由朱允炆亲手来操作的,火绳枪在点燃击发的时候会绽放火光,而且火药的质量也很差,合格率又无法做到百分百,万一炸了枪膛,伤到了朱允炆可不行。

试枪是由一名匠户亲自来操作,靶子则选了一个十丈外的立靶,一个稻草人穿着一层薄甲。

填弹、关闭引药锅,点燃火绳。

但听‘砰’的一声,火门处绽放一层红黑色的火苗,而后枪膛内迸发火光,枪口颤抖中上仰,就没了然后。

再看十丈外的稻草人,毫发无损,除了脑袋冒着焦烟。

这一枪打高了。

区区十丈,都能脱靶,这科技水平也太差了。

不过从方才击发那一瞬间的后坐力来分析,这火绳枪的动能是要比早前装备进军队中的火门枪要强上不少。

“换枪。”

虽然第一次试验就以失败告终,但郎官并没有太多失望的情绪,这种试验的结果,他这段时间见识了太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