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页

一个糟糕的政体下,生产力不退步都谢天谢地了,还谈哪门子进步和促进发展。

没有开明的君王和敢于革新的政策,那这个社会的生产力永远都是在原地踏步,不到亡国灭种那一步,永远都不懂的救亡图存。

“今日朕这第一课留下的课业,不用书面的文笔,只需要你们自己在脑子里记下来朕今日说的这番话就足以,好好思考,如何才能确定一个符合时代进程,并且能让士农工商得以安然共存,友好相助的政体。

如何才能让占据天下九成九数量的百姓的诉求得到实现,从而消弭掉那些令人棘手的社会矛盾。”

湖畔学堂的课业按照朱允炆的想法,将永远只会是开放式的,所有的课业都由这群孩子按照他们自己的脾气性格来进行体悟,最大程度保留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要不然,他就没必要找这么一批神童出来了。

在他们还小的时候,给他们灌输一些朱允炆迫切的知识种子,让他们打小就开始重视思考如何为这个国家规划路线,培养远超这朝堂之上官僚的大局观意识,这才是湖畔学堂的真正价值。

朱允炆本打算再接着说几句,双喜已经凑了过来。

“陛下,西南八百里捷报。”

第297章 美滋滋,抓农奴(上)

朱允炆带着朱棣,两人一道赶至武英殿的时候,那名自大西南驰骋万里而来的斥候已经早早在殿外候着了。

“平身吧,随朕进来。”

自这名军士身边走过,朱允炆打前者高高举起的双手上拿过军报,大步流星的迈步走进大殿。

算着时间,西南也打了快有半年多的仗了,朱允炆心里一直没有放心下过。

南天竺距离大明太远,以眼下的交通水平和通讯水平,朱允炆压根没想过对南天竺实行约翰牛的殖民政策,他只想掠夺。

掠夺南天竺那数以千万计的佛教农奴,用以充入大明国内需求日趋疯涨的基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