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页

朱允炆冲着双喜叹了口气:“改朝换代啦,现在不是爷爷在世的时候,他们也就看到了平反的希望。你说,朕要不要这么做啊?”

平蓝玉反的好处显而易见,武勋欢天喜地,更是扬眉吐气,对振奋国家的武威是有好处的。

那坏处呢?

“平了蓝玉的反,文官集团就会要求朕,平胡惟庸的反。”

朱允炆摇头苦笑:“胡蓝大狱,文武两方都有冤屈。朕平蓝玉就要平胡惟庸,人家胡惟庸治国之功也是一目了然的。

平了他俩的反,流放辽东那几万罪臣就要宽赦,朝廷予以补偿,朕的名声那是有了,文武皆颂朕仁义圣明,文臣折心,武将心服。好啊,好啊。”

双喜便是不解:“既然都是好事,陛下何故悬而不决呢?”

不就是平反吗,一道圣旨的事罢了,还能折服天下人的人心,全是对朱允炆这个皇帝的好处,有什么好犹豫的?

毕竟历朝历代,后继之君为臣子平反的事层出不穷,其好处就在于拉拢人心,巩固统治。

“朕不会这么做的,永远都不会!留给后人去做吧。”

朱允炆转过头,湖畔学堂的正堂之上,挂着太祖高皇帝和他朱允炆的画像。

“给胡蓝平反,就是说爷爷错了。

将来这一案受到连累的后世儿孙扬眉吐气之后还得了?当他们出仕为官的时候,就会揪着这一点,无限放大爷爷的错误,把爷爷批评的一文不值,以点遮面,以偏概全,颠倒黑白。

是,朕不否认爷爷有错,任天下谁来看爷爷都有错,哪怕朕也这么觉得,因为朕不在那个时间、那个位子上,无法理解爷爷的做法罢了。

后人拿着爷爷的残暴来说事,说爷爷滥杀开国功臣、镇国大将,这种猜疑自私的皇帝能是什么好皇帝,能有什么好政策?

泼脏水、搞批判,全面否定爷爷的所有功绩,这都是不可避免会被衍伸出来的行为,因为他们要洗刷他们祖先的名声,要一出这几十年的委屈,就势必要如此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