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页

朱允炆语带深意地说道:“朕打算给诸位一人题一副保境安民的匾额,这样一来诸位的亲朋好友拜访的时候都可以知道诸位的功绩。”

保境安民?

这是一把将他们捧起来了啊。

朱允炆为什么这么大方?

因为这四个字不仅是对他们的鼓励,也是一把悬在他们脑袋上的利剑,当某一天他们不再愿意保境安民的时候,这把剑就会把他们的脑袋砍下来。

朱允炆这就是在告诉他们也是在借着他们的事迹来告诉天下,只要人们愿意做对的事,那么看似开始的时候花了很多的钱财,但这开支朝廷都会为他们兜底,不仅会将他们的损失全数补上,更会在后面给予奖励。

而一旦他们做了错事,看似保住了腰包,但事后一定会被秋后算账,不仅钱财都会被没收,连脑袋都没了。

只是可惜的地方在于,这次事件之中没有做错事的,缺个典型啊。

但即使缺少反面典型,这件事朱允炆也要去做,因为他这个皇帝要做的是营造出一个劝人向善的大环境出来。

甭管人民向善的原因是出于人性的良心还是出于追求事后的利益,一个向善的大环境总要比明哲保身要好。

国家的事有很多,而作为这个国家的唯一领导者,朱允炆的重心绝不仅仅是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的大事,更要想尽办法来培养一个好的风气环境出来。

一个有公信力的朝廷,一个有向心力的天下。

一个崇善抑恶的大环境。

第237章 国难财(上)

在九江,原长江抗洪防汛大营旧址,抗洪英烈纪念碑树立起来,朱允炆带着朱棣、严震直和一众江西大员出席。

焚香祭天,诵读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