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页

孔希范蹙起眉头,他有些想不明白,现在天下的舆论跟热窑一般,这时节凑这个热闹可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咱们孔家的外事一项由你操持,你也素来以机敏著名,怎得在此事上犯了糊涂?”

孔鉴站起身背负双手,在自己的书房里来回踱步。

“想想看,他朱允炆一旦死了,登基的必是嫡长子朱文奎,一个六七岁的小屁孩罢了,他哪里守得住他爹给他打下的如此弘大的江山!

朱允炆一手缔造出来的大明帝国体系,可是包括了整整七个国家还带上一个大草原啊!这份疆域之广袤,你就算把刘彻李二换过来也未必见得就能管理的好,这么大一堂家业,就这么交给一个连句整话都说不利索的孩子?”

说到这,孔希范也不由自主的吞咽了一口口水,朱允炆的功绩确实不能细想,一细想之下让他们这些旁观之人无不震怖。

“我之前还在想,为什么皇帝一回来就这么迫不及待的为他歌功颂德,现在谜底全部揭开了,合理!非常合理!”

孔鉴哈哈大笑着:“他自己的身体自然是他最是清楚,他早就知道他要命不久矣,所以才会如此急急忙忙的为他装裱丰功,为的就是让他的皇权高高在上,让他可以不用担心死后他的儿子坐不稳江山!

想想看,只要这天底下的士子百姓都拜在他的龙椅下,视他为神灵,视他为媲美朱元璋那般的大帝,他只需要把宗亲里那些有资格染指皇位的朱家人盯死,他的儿子就可以安然坐在龙椅上,玩个十几年直接亲政,奉天御极,君临天下!”

朱允炆这个做爹的把皇位扎的稳劳,哪怕朱文奎再是无能,只要不施暴政,不逼的天下百姓揭竿而起,那就怎么也不至于丢了江山。

那群外姓大臣,一辈子都颠覆不了朱明皇室的皇权!

因为天下的老百姓、军队的心都在正统身上拴着呢。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咱们才要在这个时候支持那方孝孺啊。”

孔鉴搓着手说道:“不能让他朱允炆的阴谋诡计得逞,咱们要出面告诉天下人,这天下的功劳应该归谁,真正治理天下让老百姓都能吃上饭的是谁。

没有咱们这些儒林学子的治国之术,焉有大世以供皇帝穷兵黩武?如果没有天下的官员臣工,哪里将这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

这些都是咱们的功劳,都是儒家的功劳!儒家,就是咱们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