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页

他是不会支持皇帝这种幺蛾子的想法和提议,当然,这也是因为这些年户部开支的军费和获得的回报压根不成正比。

朱允炆也不急,夏元吉现在还能愿意硬着头皮吃老本,等将来利益推到他面前的时候,都不用他这个皇帝劝说,夏元吉自己就会上赶着凑过去了。

而提到贷银这个词,朱允炆先前心里一直苦苦思考的那个记账法也终于回忆了起来。

借贷平衡法啊。

借贷平衡法又叫借贷记账法,起源于13世纪的意大利,要到19世纪末才会从日本传入中国。在各种复式记账法中,借贷记账法是产生最早,并在当今世界各国应用最广泛、最科学的记账方法。

而‘借’和‘贷’只是抽象的记账符号,不能只从字面上来理解这个意思,而朱允炆本身正好打算来引导内阁和六部转型思想形态,那这个时候推行这个办法,恰当其时。

想到做到,也不管夏元吉还沉浸在恍如被抢劫之后的无助之中,朱允炆已经把目光对准了郁新,并且将他记忆中关于借贷平衡法的一些支零破碎片段说了出来。

他实在是记不全了。

好在郁新躬耕户部多年,哪怕朱允炆说的乱七八糟,但大概的核心思想还是能明白的,跟他的生平所学一串联,他自己就推演出了一个大概,当下也是眼睛一亮。

“好办法。”

户部年年清账是最让他头疼的事,几十个专门的度支主事往往都要从腊月初忙到年底才能整明白,有时候账多了,某一个环节疏忽记错,一切又要重头再来,委实是麻烦的紧。

“陛下还对这方面有所涉猎?”

刮目相看,真的是刮目相看,郁新觉得眼前这个皇帝出了会出幺蛾子之外,度支这方面的水平也是很不错的嘛。

“朕哪里懂得。”

本来是想揽功劳与己身的,但是朱允炆却突然改了口:“一个西域商人自极西之地看到的见闻写了本书,水师收复琉球的时候给朕带了回来,朕恰好看到,也不知道合理不合理就提了出来,看郁阁老这神情,应该是不错。”

顿了顿,也不等郁新刨根问底,朱允炆抢先开口道:“行了,今日的事就这般定了吧。内阁留一下,其他诸卿各自去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