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页

如果当年太祖皇帝也开商税,也放开盐铁粮布四禁,这个数字洪武年也是可以达到大半的,更何况,大明现在还有朝鲜这个倾销地,还有西南六国上贡的‘保护费’和在这个时代几乎可以当黄金用的铜金。

他只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抬起手臂罢了,算不得他的本事。

“既然收入已经算出来了,那接下来六部和五军府总参,就议一议明年的开支吧,户部拟个数,没太大问题的话朕跟内阁这边今日就给批了。”

从进了腊月就开始核数,核了二十天才算明白,朱允炆对这个效率自然是很不满意的,也因此他又一次陷入到回忆之中。

“请燕王先说吧。”

杨士奇双手拢在袖中取暖,开口道:“军费、换装的开支现在都归总参谋府府衙下属后勤部管辖,具体的数字,内阁和六部不太清楚。”

看得出来,为了今天算账的事,朱棣也难得来之前做了充足的准备,他也是煞有其事的拿出一份题本,逐字逐条的算了起来。

“这两年边地与京营陆续换防整编,裁汰了一部分兵额,现在我大明的军队经过后勤部、兵部共同清点后,一共是一百万人。

其中北地、辽东、甘肃合计是四十万,云南和交趾、西南六国内的驻军一共是十万人,闽浙水师去年扩充的比较多,满额的编制按照陛下的意思,扩充到了二十万,加上京营的三十万人整好够数,兵饷方面,陛下的意思是自建文四年开始,地方和京营的饷银等同,都是一年二十两,如此一来,仅军费一项的开支,就是两千万两!

换装的话倒是花销不高,这几年大的战事不多,兵器的损毁现象不算严重,兵仗局和火器局的订单,开出了大概两百万两。”

全面提高军队的兵饷,是朱允炆深思熟虑之后定下来的,皇帝不差饿兵,虽然自己现在可能在底层那群大头兵的心中地位已经足够高了,但情怀不能填报肚子。

他开出一笔丰厚的饷银,总比将来这群兵被人拿一些蝇头小利就给拐跑要好的多吧。

跟着南京的正统,一年可有着二十两的饷银,跟着藩王,慢说二十两,就算是一年五两那些藩王都拿不出来!

“那就是两千两百万两。”

杨士奇哦了一声,仿佛并没有被这个庞大的数字吓住,扭头看向夏元吉:“维喆,你们户部这边有没有问题?”

问题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