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页

“太祖保佑,陛下此番总算是大胜而归。开疆辟土,雄吞七国,其武功之盛,青史难寻。”

奏捷的捷报是杨溥润色出来的,除了吞并安南国是如实之外,朱允炆跟其余六国签订的七国协定就完全变了个味道,被夸成了朱允炆迫降六国,而增设孟拉加卫并驻军的事也被润色成了拓土五千里,兵锋直抵古之南天竺国。

七国协定的文本早就随着捷报一并送进了中枢保全,里面那一条‘七国共奉大明建文皇帝朱允炆为最高元帅,统筹指挥七国军事并一应事务’。可不就是雄吞最有力的证据,反正大明的文人学子也不可能跑到实地去考察。

春秋笔法耍起来,反正届时邸报送往各省的时候,一定是无限哄抬朱允炆在此次御驾亲征的关键作用的。

什么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等溢美之词更是不要钱的往脑袋上套。

“寒风刺骨,暴阁老还是早些乘轿吧。”

两人又不痛不痒说了几句没营养的废话,长安街便已经是完全热闹了起来,不是二品以上的部堂高官都走出了宅邸,眼看自己这边围的人越来越多,杨士奇便提了一嘴。

“士奇可愿与老夫同轿?”

内阁辅臣的车轿都是极宽大的,车厢内容纳两三人完全不是问题。

“老夫有些话想同士奇商议一二。”

暴昭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杨士奇哪里还好据着,当即便拱手:“固所愿,不敢请尔。”

两人便联袂上了暴昭的轿子,好在暴昭是正一品顶戴,车轿的规格等同国公,足有四马并驱,拉动两人完全没有压力。

车厢由上好木料辅以丝绢做窗,中间还放着一个小型的暖炉,烧着两三块木炭。

“老夫打算致仕了,等下月大朝会,便致青辞。”

暴昭一开口,便是一个大炸弹扔了出来,惊了杨士奇一跳,但转念一想,却又觉得合情合理。

一是岁数大了,没必要为了贪恋权势,还赖在位置上殚精竭虑,反不如归乡安度晚年,含饴弄孙来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