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页

朱高煦猛嘬牙花,这书上不是说开疆辟土是最大的功绩,也是一件艰辛的征途吗。怎得在皇帝手里,不费一兵一卒就完成了?

拿人家亡国的祸事来趁火打劫,逼着人家低头,算哪门子英雄。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提三尺剑,驱十万兵,纵横驰骋五千里,铁蹄踏破百城关。这样才算的上本事不是吗?

“谁知道呢?”

朱棣轻笑,皇帝心里到底想做什么,都想了哪些方面,他现在也摸不透。

就好比这次御驾亲征,他刚开始的想法跟朱高煦有时找他抱怨的一样,认为是朱允炆在提防着他,但有时候自己咂摸一下,又总觉得朱允炆还有别的打算。

自己的这个大侄子,现在越来越让人难以捉摸了。

第137章 江山如画(二)

石陇关并不是什么要冲之地,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此番西南乱战,这个地方甚至不会有多少大军驻扎。

但随着寮国、暹罗的军队陆续抵进安南国内,对于自己的后方,两国还是格外看重的,因此才会在这个已经破废的关隘驻扎了军队。

明军突然自野蒲蛮拔营,六万大军的动静不可能瞒得住寮国人的探查,那明军的动向自然是要格外重视的。

明军走西南。

寮国的统帅只看了一眼地图,心里就恍然明悟过来,这是奔着绕道宁远去顺州啊。当时心里还是极为不屑的,围魏救赵的把戏,明人莫非以为只有他们懂吗?

自野蒲蛮往石陇关,一百多里的山路,让明军去跑吧,等他们花上几天的时间赶到,他派出去往石陇关报信的军使早就到了,届时宁远州大军云集石陇关,没有大炮的辅助,明军势必要在石陇关撞一个头破血流。

走宁远顺州绕道打笼县、进河内,这条路线,明军没有一个月走不下来!

自忖已经洞悉全局,并且筹划万无一失的寮国大将写好亲笔信,并且等他遣军使往石陇关送信,距离明军拔营,已经过去了两个时辰!

两个时辰很短,但对于朱棣来说,两个时辰可以做的事,实在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