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页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擢刑部左侍郎张春任本部尚书,内阁阁辅暴昭不再兼任刑部尚书衔;

擢户部左侍郎夏元吉任本部尚书,内阁阁辅郁新不再兼任户部尚书衔;

擢通政司左通政王谦任礼部尚书,刑部、户部左侍郎、通政司左通政空缺之位,由吏部、都察院核查并荐后递呈内阁审议。”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翰林学政杨士奇忠正廉洁,不磷不缁,入协办以来,才思敏捷,素有奇谋,念其绩当表其功,授大学士衔入文华殿辅政。”

杨士奇,入阁了!

三十五岁的杨士奇,这便位列极品了?

作为当事人的杨士奇反而一脸的坦然,伏跪于地领旨谢恩,解缙在不远处看的眼红发热,他心里知道,杨士奇这个内阁辅臣的位置是怎么来的,郑沂是杨士奇的投名状,这入阁,就是皇帝给杨士奇的回礼。

而作为当年朱允炆潜邸之臣的齐泰、黄子澄,现在两个人还算个屁啊,兵部的职权早就被总参谋府、五军府褫夺的一干二净,完全成了文职部门,吏部左侍郎看起来大权在握,但是内阁的出现,早就将吏部的人事任命权划走了大半。

这些六部堂官,唯一能做的就是老实本分的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哪个还认为自己位高权重,可以骄矜狂放?

话说,内阁现在五位阁臣了?

解缙心头突然一跳。

暴昭头上挂的是奉天殿大学士,郁新是文华殿大学士,朱棣是武英殿大学士,加上大学士衔的方孝孺和杨士奇,五个人之中,帝党已经占了两个位置!

虽然朱棣从来不会进入文华殿办公,但是每年年终内阁审议六部章程、审议翌年财政开支的时候,朱棣是要露面的。

解缙突然咂摸透了皇帝设立内阁和总参谋府的深意。

内阁凌驾于六部、都察院、大理寺之上,拥有最高行政权,总参谋府和五军府相互制衡军权,朱允炆只需要再将内阁平衡,他就算一辈子不上朝,全国的军权政权也都在他手里攥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