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页

朱允炆没有本事将士族门阀跟儒学学术体系抽丝剥茧的分割开来,他也不可能活上几百年,慢慢来筛选甄别哪些学子是愿意接受新学的。

为国家计,他只能搞一刀切了。

“朕要把种子种下去。”

朱允炆笑着,撩开车帘看着窗外跪了一片的南京城百姓。

“将来有一天,我大明会极其强盛,朕的军队,会踏遍草原每一个角落,闵浙水师,会把我大明的旗帜插满每一座岛屿,等到那个时候,这跪在地上的百姓不愿意跪了,他们想要站起来,跟皇帝平视对话,那又如何呢?

朕的后代子孙会被赶下皇位,我朱家的王朝会被终结,跟此前的历朝历代一样,哪有万世不灭的王朝啊。

但那个时候,朕已经给后世百姓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我们拥有广袤的土地、有着强大的火炮武器,或许还会有朕梦中出现过的军舰,那是远远碾压番邦蛮夷几百年的力量,哪怕后世儿孙为了争天下的统治权而内战,只靠着马刀弓箭的异族也不可能占到一丝一毫的便宜!”

汉人的江山,终究是汉人来坐!

第080章 反诗案(上)

杨士奇回府的时候,已经过了戌时。

今日是四月初一,大朝会,皇帝最近倒是没出什么幺蛾子,好像一门心思的盯着商会那一摊,六个亲王在京,除了燕王棣以外,其他五个亲王全忙着搭台做生意去了。

要说皇帝确实厉害啊,不动声色的又削掉了四藩,江山社稷一丁点的涟漪波澜都没有,杨士奇心里没少庆幸,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也因此,杨士奇平日里做起事来,也就更加的有了干劲。

内阁里的事情,三阁直接负责六部政务,而他和解缙两人则负责对接大理寺和都察院,干的都是些得罪人的事情。

这一年来,沿海有了钱,自然不可避免的滋生出了贪墨的事情,加上朝中一大批有着闻风弹劾之权的言官,都察院便也忙了许多。

以致杨士奇常常都要很晚才能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