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页

朱允炆不知道自己能做多少年皇帝,但想必自己也够呛长命百岁,而且人老了就容易昏聩,自己真到了七八十还赖在皇帝位子上,对国对民都不见得是好事,所以朝夕必争。

朱允炆计划用五到六年的时间来削藩,而且尽量是以平和的手段完成,因为藩王手里都有军队,或多或少,朱允炆不想内战,就一定要徐徐图之。

是人都有梦想,削藩后给这些藩王找点他们喜欢的事情干就成,比如说朱棣好打仗,朱允炆给了他总参谋长的职务。

“天下军令皆出总参谋府,四叔便是统帅天下的元帅,年俸暂定一万石。”

朱允炆还没有废除宗法,亲王每年都有固定的年俸,也就是一万石,现在朱棣加了总参谋长的职务,朱允炆又给他添了一万石,如此一来,朱棣的年俸已经高达两万石。

这就是朱允炆为日后削藩另一个准备,将来的朱明宗亲,不可能打一落生就从国库里支粮领钱,如果你不在朝廷中担任公职,不能为这个天下做贡献,你是一点薪俸都拿不到的。

将国库跟宗亲彻底分离,也是为了将来官绅士农一体纳粮做准备,等未来废除宗法,朱棣拿着一万石的年俸,就要交一万石的税收!

天下一盘棋,朱允炆在安顿好朱棣之后,适逢月末,便匆匆赶到了文华殿。

因为朱允炆不喜欢上朝,改一日一朝为一月一朝,朝中大小事务皆由内阁打理,久而久之,在朱允炆的授意下,大明朝堂有了一种新的办公方式。

每个月的最后两天,内阁在文华殿办公,召集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的官员在文华殿举行一次类似于后世的月末总结大会。

一是审议当月十三省的开支奏表,比如说哪里修路、开渠、筑堤。

二一个便是官吏的审察、检举和任命推荐,大家伙一起议个章程,等到月初大朝会,递交朱允炆。

集中办公,推行政令简易化、便捷化。省的像以往的历朝历代那般,出了芝麻绿豆的大事,大家在朝堂上各有阵营、结党营私的互相推诿。

因此,朱允炆到的时候,文华殿里非常热闹,加上六部、两法司、一干翰林学政,乌泱泱一百多号人都忙着审议一份份的奏本,不时踊跃发出一己之言。

“泉州盐市以开三月,实收盐税一百六十八万两,福建布政使司奏请扩大盐市规模。”

“复:内阁准了。”郁新头也不抬地说道,“税银不必缴纳国库,福建留用,鼓励增产扩大盐市,尽早平抑西北盐价,争取到明年中,西北盐价降至一斤三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