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页

“王者之师,百战强军。”

朱允炆放下奏本,看向铁铉,“京营的兵,比起九边之军,如何?”

铁铉一怔,嗫嚅了小片刻,才一拱手,“臣不敢欺君,略有不如。”

朱允炆点点头,“何故?”

“九边之军,一年数战,活下来的俱是精锐,京营虽装备精良,然良莠相存,参差不齐,若经战阵,不能久持。”

铁铉这里所说的不能久持,指的是军队的意志力,也就是所谓的对伤亡率的接受度。

一支军队,当死伤数量达到全军一定比例的时候,军队就会产生溃散,所谓兵败如山倒,说的就是如此。

这个比例,有高有低,越是杂牌军越是容易溃散,首屈一指的便是淝水之战的苻坚秦军。

八十万杂牌军投鞭断流,只因为渡江受阻便一哄而散,吓得草木皆兵,堪称军队的笑话。

明朝中后期的军队也如此,土木之变,五十万装备着当时世界上最精良装备的大军因皇帝被俘便四散而逃、全军覆没。

再往后,十几万大军野战打不过区区几千女真更是家常便饭,以致夸口“女真不满万,满万则无敌。”

殊不知,即使是成吉思汗留下的征服半个世界的蒙古骑兵,也曾被徐达、常遇春以区区几万人,在河北大地以野战的形式打得狼奔豕突,如丧家之犬。

而死战不退的也比比皆是,最早如项羽之楚项,破釜沉舟,一万人硬撼章邯二十多万大军,大获全胜。

汉末陷阵、先登。

南宋也尚有岳家军。

但是大家都可以发现,这些意志如钢铁,可以做到全军战死而不退的强兵往往数量上极其稀少。

能做到全国军人一体同心、视死如归的,在后世只有两支军队:红朝解放军、斯大林保卫战中的苏联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