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这就是因为后世满大街的清宫剧导致,一提到皇上就想到通古斯,从而打心里厌恶,凭什么他们用的次数多了,这个称呼就属于他们了呢?

这就好比棒子天天喊着孔子是他们的,难道有朝一日韩剧里,一群棒子读书人给孔圣人磕头,咱们从此就把孔子让给他们了?

矫枉过正了。

不提后世张廷玉、蔡东藩等通古斯士子所著明史、野史,明实录中,称皇帝为皇上,是有出处的。

儒士沈世荣上疏拍朱元璋马屁,多次用到这个词汇“皇上翦伐群雄以武功定天下,拯生民于水火之中,奠四海于枕席之安,驱夷狄复中夏。”

官场之中,钦天监曾有奏本,其中,有这么一句话“皇上承运以来,历虽以大统为名。”

明实录是明朝解缙等人所编著,以充分说明,称皇帝为皇上是确有出处的。

之所以大家于明史多有纷争计较,都是因为老朱家的事太乱。

朱允炆脑海里对于明朝的认知,只有当他这三个多月,看了如此多的各地奏章之后,才有浅显认知。

真是,迷雾中的大明。

第011章 朱棣的斗志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西宁侯、中军都督府佥事宋晟,忠勇武毅,恪尽职守,幼随太祖,先有逐夷开国之勋,后有平叛克敌之功,镇守西凉,威信久著军中,为国之柱石,朕即大位,念卿之绩,今擢汝为前军都督府右都督,改任漠南卫都指挥使,授荣禄大夫。”

宋晟接旨谢恩的时候,整个人的身子几乎都是哆嗦的,他虽然确实属于开国将领中的一员,但绝对没有资格成为开国元勋,他只是百万雄师中一个普通的中层将领,而今,他已经位列五军都督府都督衔,领了荣禄大夫,武将班列,他已几乎位极人臣,在往上,赏无可赏,除非立开疆之功,否则,国公衔是不现实的。

“将军年事以高,朕本欲在这京师给卿挑一处宅子颐养,每日教导一下后辈儿郎军略之事,但是没办法啊,北疆不宁,则我大明不宁,朕思来想去,漠南,非卿不可。”

武英殿内,宋晟闻言跪在地上,慷慨激昂,“末将谢陛下垂怜之恩,请陛下放心,末将在一日,必保北疆一日太平,纵死无悔。”

“卿为国柱,这些虚礼以后就免了,朕还打算颁一道旨,将来凡有武勋之臣,都不必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