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页

这个人呐,相由心生。闭门修身十年,离了高官显位,在想让解缙找回当年那个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状态自然是不现实的,此时的解缙,棱角早已在田间地头磨得差不多了,外观上看起来,更是朴实无华。

“朕听说你是奉了太祖皇帝的手谕,来辅佐朕的?”

解缙小心谨慎的落下半个屁股,听到朱允炆问话,又站了起来,一躬身,“回陛下的话,当年太祖谕草民归家修身,多读圣贤著作,说假日新帝登基之时,便是草民一展所长之日。”

朱允炆不置可否的笑了笑,“看来太祖对你倒是颇多赞赏,如今新朝方立,万象更始,朕确实不介意多提拔一些有用之臣,既然你说你可一展所长,那朕便考考你。”

解缙复跪,“请陛下的示。”

“新朝伊始,朕当如何?”

“内稳朝局,外削诸藩。”

朱允炆眯起了眼睛,“如何内稳朝局,外削诸藩。”

“太祖大行,朝中百官俱都看着陛下,伏望新政,太祖严苛,纵是部院大臣也是朝不保夕,想要稳定朝局,非宽仁不可。”

新帝登基,先施仁政收天下心,老套路。

朱允炆微蹙眉头,已有一分失望,“那外削诸藩呢?”

“九大塞王是太祖钦定,却并非个个都是拥兵自重之徒,据草民所知,谷王、辽王、肃王曾多次上折祈请改藩,为太祖拒,陛下御极,加恩天下,自当于此时厚待亲王,想要改藩的,可酌情另选封国。”

朱允炆这才点了点头,这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将边防塞王改藩内陆,他们自然就没了手握重兵的借口,他们就藩边塞,那些强兵,本来是为了防御蒙古余孽所设,并非藩王私兵,只是这些藩王以亲王之尊代行将事罢了,改了藩,部队又不跟着走。

没了兵权,不过一家老小,屁的威胁都没有了。

“肃王、辽王、谷王,都是弱藩,九大塞王中,以宁王、秦王兵最广,以燕王兵最精,这三王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