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面舆论场已经炸锅了的时候,朱富贵则在自己的书房里,一边给威廉老弟订制挽联和遗像,作为大明在他葬礼上的礼物,一边考虑今后的国际局势。

作为拥有上帝视角的挂壁,朱富贵对于各个君主的能力水平知道的还是大差不差的。

当初他和威廉一世、阿卜杜勒苏丹两个老弟歃血为盟,正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首先当然是明、德、奥斯曼三国彼此之间没有核心利益冲突,且推翻英法旧秩序的目的一致,这是彼此合作的前提。

其次,就是朱富贵深入研究了威廉一世与阿卜杜勒老弟这两个人的个人品质。

简单来说,朱富贵认为,威廉一世是一个有智慧、有气量,也有能力的聪明人。

他能够充分信任俾斯麦、老毛奇这样的优秀人才,从善如流,听得进批评,也知道进退。

与这样的聪明人合作,大明只要示之以诚、诱之以利、呵之以盛,大家就能各取所需,共享太平。

而阿卜杜勒老弟,别看他似乎是一个酒囊饭袋,但他却是绿色世界不可多得的开明君主。

历史上他积极西化,积极融入西方社会,对于宗教并不热衷。

能够西化,他自然也能够东化,甚至融入中华文明。

没有狂信徒的一切恩赐归于真神,这是朱富贵选择他作为盟友的基础。

虽然最终阿卜杜勒老弟翻车了,朱富贵也还是愿意拉他一把。

但是这个威廉二世就不一样了。

由于出生时发生臀位生产,威廉二世患有厄尔布氏麻痹,导致左臂萎缩。

身体上的残疾造就了他自卑而自大的偏激性格,喜欢虚张声势来显示自己的地位。

大明驻柏林公使赵以炯就曾经向朱富贵汇报,“此子望之不似人君,却其祖父远矣,遑论陛下,威二较之陛下,如米粒之辉较之日月,诚诚不可同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