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报纸这样的传统渠道,大明还第一次尝试使用长波跨洋电台对欧陆进行了《大明之声》的广播。

这还是得益于英国皇家科学院在无线电技术上有了新突破,欧洲实现了收音机电台的工业化生产的原因。

只不过,他们不知道大明皇家广播电台的功率如此强大,居然可以越洋对他们进行输出。

英国、西班牙、尼德兰、法兰西、奥地利,都或者强制,或者警告购买收音机的国民,不准收听《大明之声》这样的敌台。

德国人稍微好一点,但也几次照会赵以炯大使,要求大明在节目中审查有关对于德国皇室不利的内容。

与欧洲诸国的口水战没有什么营养。

到了德武七年六月,朱富贵终于等来了俄国人的谈判请求。

面对明军和楚军咄咄逼人的攻势,俄国人意识到继续对抗,将会使得自己在中亚的全部力量丧失殆尽。

对此,朱富贵电报联系了左宗棠,想听听左老弟的想法。

左宗棠回复的电报只有两个字:“过河!”

说实话,左宗棠整个人都是亢奋的。

一年半前,他抬棺出征,脑子里想的都是要拼去自己这条老命,为华夏保住西域的故土。

左宗棠推算过战争的胜率。

他认为,若明俄都不插手,自己的胜率应该在四成左右。

这一点,左宗棠并非谦虚,而事实。

历史上,左宗棠入疆平叛并非一帆风顺,刘松山等湖南子弟,甚至都没有进入西域腹地,在宁夏附近就魂断沙场了。

若非左氏一力支持,满清朝廷也好,“民族脊梁”李中堂也好,早就断了重拾西域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