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支援左宗棠之外,朱富贵在离开天津前还有最后一件事情要做。

那便是提前救灾。

大清朝国之将亡,也确实是天灾人祸频发。

之前印尼那个鸟不拉屎的火山爆发朱富贵确实没有办法提前预知。

不过发生在华夏故土的灾害,因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史料记载习惯,朱富贵还是非常清楚的。

在德武六年的七月下旬,淮海地区雨季的后半段,将会有一次二十年一遇的灾情。

虽说二十年一遇这种字眼放在后世,好像都不够资格出现在新闻报道中。

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恨不得千年一遇,才是新闻标题的常态。

但对于如今生活在黄淮地区的上亿百姓来说,二十年一遇的灾害也绝对是一场生死攸关的大事。

黄河这条母亲河真是令人一言难尽。

这个老妈绝对是更年期暴躁流派,绝不是什么慈母。

伪清咸丰五年,西元1855年,黄河在兰阳铜瓦厢决口改道,离开淮河水系,回到北方流入渤海。

这也是后世黄河的固定水道了,但其中也经历了光头炸花园口的事件,直到解放后经过不断努力,水道才算稳定。

可如今,黄河改道才13年,恐怖的记忆尚在人心。

而且黄河像个渣女般离开淮河,也留下了海量的泥沙和抬高消失的河床。

淮海这个名词便是这时候诞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