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拿破仑三世被俘虏之后,大明各部门一方面与法国政府进行联络,商讨赎金一事,一方面则着手准备相关的庆祝活动。

午门献俘乃是大明祖制,不过如今已二百多年不曾举办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在明清两代,每遇重大战争,朝廷大军得胜凯旋,都要在午门向皇帝敬献战俘,称“奏凯献俘”。

“凡亲征,师还,皇帝率诸将陈凯乐俘馘于庙南门外,社北门外。告祭庙社,行三献礼,同出师仪。祭毕,以俘馘付刑部,协律郎导乐以退。”

如今夏志新远在南洋,前后协调调度典礼规范的还是伊井博人。

午门楼是凤都新皇居的外楼,已经先行完工。

此处其实也并非是真正的午门,不过是一个沿古的称谓而已。

朱富贵头戴通天冠,身穿绛纱袍,与一干重臣登临午门高楼。

楼前广场乃是新修的日月广场,和天子岩广场、博物院中央广场一道,被称为凤都三大放风筝圣地。

在朱富贵身边,是一身戎装的殷素素,以及身穿道袍的伊井博人。

殷妃娘娘披甲执利伴随君侧,这已经是惯例了。

不过伊井博人那个位置其实一直都是老李的。

如今这样的盛世老李却无缘得见,朱富贵还挺想他的。

伊井博人当然没有资格站在朱富贵身边接受献俘礼,他不过是趁着仪式还没开始,向圣人天子介绍一下礼仪的流程。

毕竟说实话,朱富贵是地主家的傻儿子出身,对于这些个正礼是极不熟悉的。

作为口吐雷霆的准开国大帝,朱富贵就算是在午门上跳二人转,臣子和百姓们也是只会鼓掌叫好,认为这是新朝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