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如今,他已经可以对那些回忆一笑置之了!

他挺了过来,完成了从一名满清举人到一名大明公民的转变和升华。

赵以炯非常庆幸自己都够坚持下来。

与他一起来的许多读书人不少都选择了离开。

暴明不尊重读书人,侮辱圣贤书,实乃名教大敌,其对儒林之害尚在大清之上矣!

至少有一半投奔大明的儒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并且对待大明的态度180度大转变,视大明为洪水猛兽。

这也是为什么朱富贵迟迟不反攻中华本土的原因。

因为想要改造中华故土,后世那样的流血革命自然是最彻底最妥善的,不过朱富贵也在尝试一条新的道路。

自上而下的改良,但不是在旧有体系内改良,而是另起炉灶,在体外的实验室中将心肝脾肺肾都全部造好,然后再开胸剖度,以最少的流血完成手术。

对于无法接受改造的儒生们,朱富贵也不选择强求,只要付的起船票,悉听尊便。

朱富贵对待他们的态度和对待远赴南美的洪门帮会一样,只要不做香蕉人,就算迂腐一些也无所谓。

历史会证明大明的正确,等到大明鼎定,他们自会为大明做锦绣文章。

而在那以前,不是朱富贵看不起他们。

这些人对于大明能够造成的杀伤力几近于无。

即便是他们最擅长的“陈琳骂曹”式的文战,在我大明多位一体的文化战、舆论战面前只能是个弟弟罢了。

甚至由他们出面,及早帮助华夏故地的腐朽阶层及早认清大明的真面目,及早与大明进行割裂,这还是朱富贵求之不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