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不过捉到了二十无用的法国人,怎么能用如此英雄的名字呢?

这样是不是不太合适?

赵喜柱注意到了这个小功臣的纠结。

老实说,这小子确实给自己立了一大功。

因为刚才师部的电报已经拍回来了,这次第八团捉住的可不是什么普通军官,而是法国人征日军团的总指挥,还特娘是一个伯爵!

虽然这年头欧洲伯爵已经贬值地厉害。

按照《基督山伯爵》里的说法,花一笔钱,再走点关系,就能搞到一个伯爵的爵位。

但不管怎么说吧,终归是身份的象征。

抓到那么一条大鱼,赵喜柱觉得自己今年这升少校这事可是稳了!

因为皇家陆军快速扩军的原因,各个军官的军衔比起职务都滞后不少。

比如说,大明至今都没有自己的将军。

目前军中最高军衔,也不过是兵部尚书张长贵和陆军总参谋长戚文长两名准将,或者说是大校。

准将不是真正的将军,他们两人至少要在平倭抗法战争结束后,才会正式晋升少将。

大明的军衔、官职品级都维持着良好的保值性,没有出现太平天国的乱象。

这是一个成熟、稳定的政权所必须具备的定力。

太平军的末流王爷,不如大明的上尉,这是皇家陆军中大量太平军老卒的共识。

不仅仅是能力上、实力上、政治地位上的不如,同样也是经济待遇上的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