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对于老外来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

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全面,也不科学,更不政治正确,很多时候只是出于学不好英语的自我安慰。

因为世界上真正难学的语言,往往都是各种土著的,保留了各种语素的原始语言,而绝不是像英语、汉语这样语素简化了的进步语言。

作为一种孤立语,汉语的尾音变化极少,语法比较简单。

在近代的主流思潮中,甚至是在后世某些公知的口中,这些特点这成为了汉语是劣等语言的证据。

但只要学过一点现代语言学知识的人就知道,这纯属放屁。

比如公知们推崇的英语,其实恰恰是欧洲一大票屈折语当中,最进化,最趋近于孤立语的。

在被北欧、法国轮流统治之后,古英语的语法、时态基础被完全打碎,最终化繁为简,时态仅仅保留三四个,负数除少数之外仅加s,语法也变得精炼简单。

可以说,比起欧洲大陆那一大票复杂到令人智熄的词汇变化,英语是最像人话,最高效的。

虽然不是主要原因,但高效简洁也是英语在后世得以成为世界语言的内在原因之一。

简而言之,一种先进的语言并不会难学,反而是密林土著的语言才会让人崩溃。

而实际上,古汉语也是屈折语,只不过我们祖先早英国人几千年就大彻大悟,化繁为简,跨步进入了孤立语的康庄大道。

因此,汉语并不是一门难学的语言,或者说,汉语并不难入门,难的是精通,是汉语的语调和书写系统。

仅仅以口语对话为目标,汉语比大部分语言都要简单。

至少在大明的实践来看,只要用心学,半年之内大部分外族人都能用汉语进行日常的交流了。

这个叫做肖恩的爱尔兰人更是天赋异禀,在半年之内掌握了汉语的口语,甚至还能阅读《大明时报》这样用白话书写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