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退居南方百年,中原在金人的治理下经济水平大不如前。

当时南宋政府想要端平入洛,恢复中原,南方的民众,尤其是小有家资的地主阶级和小市民阶级,几乎都是反对的。

原因则是担心一旦接收北方,朝廷势必要接济北方流民,自然就拉低了自己的生活水平。

这种想法显然是狭隘、自私,且愚蠢的。

但这就是人的本性。

甚至是后世,南朝鲜民众的有关民调中,也显示不少南朝鲜人并不想南北统一,担心被北方三千万穷鬼拖垮福利。

虽然南朝鲜的福利体系本身就是一坨屎。

总之不管怎么说,民族大义不是生而为人,天生就有的。

小国寡民小确幸,

宁要小民幸福,不要大国崛起,

类似这样极具煽动力,实则狗屁不通的思潮不得不防。

好在中华民族终归是有大一统情节的,中华的文化也有天下为公的情节。

朱富贵觉得,只要自己不要疏忽,应该能在未来避免这样的情况。

因此这株歪脖子树,破碎的华夏地图,“甲申天变,勿忘国耻”这八个大字,这些既是对朱富贵自己的警示,提醒他如果不能激流勇进,崇祯的同款歪脖子树就在等待自己;

同时也是告诉世人,告诉每一个大明子民,什么是这一代大明军民的历史责任,什么是华夏立于世界之林的根基。

第133章 儿歌与打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