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敏锐的直觉,夏志新隐约感觉到,华夏大变恐怕就在眼前了。

有这种观念在这个时代算得上离经叛道。

不过夏志新只是潜移默化地透露一些,个别有悟性的孩子还会理解。

尤其是一个叫做严宗光的孩子,学识拔尖,思维活跃,许多见解便是令他这个先生也觉得相当有启发。

但夏志新万万没想到,这个严家大郎只是个理论派,而自己的亲儿子却是个实践派!

去岁,时年16岁的夏敏忠科举不顺,提出想去上海去见识一下父亲口中的西学,夏志新是一口同意的。

可不曾想,这一去,便是再无归期。

想起那日儿子从上海寄回的家书上,以血书写的“孩儿不孝”四个字,夏志新便又忍不住老泪纵横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病房的门被人吱呀打开了。

一个提着食盒的小伙子笑嘻嘻的走了进来:“夏先生,今日又还早,不如再睡一会儿?”

“是莫小哥来了!”

夏志新不动声色地将眼泪抹干,笑着道,“这次多亏了你,不然我这把老骨头就折在海上了。”

莫白摇头道:“我有啥可谢的,该谢的是咱大明皇帝!”

“大明皇帝?”

夏志新摇了摇头,心道这白莲妖人还真是复古啊。

反清复明都反了二百来载,就不能换个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