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那边确定化石真伪还需要一段时间,有系统的监督,朱富贵也不担心自己的钱被黑掉。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里,朱富贵的工作重心还是放在殷人的扫盲工作当中。

说句实话,这项工作并不顺利。

殷人在山野间自由散漫惯了,要他们坐下来学习知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且华工这边其实也都是文盲。

不算朱富贵和李春发两人,一共三十七名华工中,认字的只有五人。

除了戚文长和张长贵是太平军小军官出身,其他三人都是掌柜伙计之类的身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

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欠下一大笔钱,不得不远渡重洋来混一口吃的。

就这么五个人,已经是朱富贵的文化补习班的主力了。

朱富贵的要求也不高,能认识阿拉伯数字的0-10,会用简体汉字写自己的名字,会唱一首《恭喜恭喜》,就算脱盲了。

不要觉得这脱盲的要求太低。

要知道二十一世纪的“超级大国”印度,统计国内文盲水平的标准还不如朱富贵这个呢。

即便这样,印度的文盲率依然高达30左右。

身处十九世纪中下叶,朱富贵觉得自己不能头铁去和新中国的扫盲运动比。

能比肩大国印度,已然心满意足。

……

除了认字之外,汉语口语的传授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