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9页

“甲必丹之名是很威风,对于日本幕府强藩及海上势力而言,也是有相当影响力的一个人物,但正是因为李旦有影响力,咱家便不能不除掉他……大明不需要另一个奴尔哈赤。”

魏公公说的已是很直白了,从李旦拒绝宣使团的拉拢开始,公公就已经将他抛弃。

越是有影响力的人物,就越得除掉,否则将来就尾大不掉。

本质上,李旦和奴尔哈赤是一样的,他们对于大明可能有敬畏之心,但绝没有忠诚之心。

当敬畏被打破后,野心就会自然而然生起。

“一个‘甲必丹’倒下去,便会有千万个‘甲必丹’出现。”

城头上的魏公公负手看向大海。

城下是一百多位土原城的海商们,有汉人,有倭人,也有几个西洋红毛鬼子。

一个强者的倒下,一定会有新兴的强者出现,这是历史和客观事实。

魏公公无意皇军在海上一家独大,他一直希望的就是有更多的人参于进大明朝的海事大业。

所以,只要这些海商们拿出足够的诚意和皇军合作,魏公公就会让他们各自升级。

汉人也好,倭人也好,红毛鬼子也好,只要他们愿意团结在魏公公的皇明大旗下,他们就是皇军最好的朋友。

将来,亦是皇明的一份子。

做任何事,都有第一个吃螃蟹者。

自古以来,正如敢于闹事的都是地痞流氓一般,敢于冒险的都是亡命徒。

海事开办以来,虽然魏公公一再提倡民间力量要大胆迈出脚步,要勇敢走向大洋,可是直到现在也仅仅是东南沿海的那些披着海商衣服的“盗者”在利益的驱动下试探性的往海里伸脚,规模小,范围小,远达不到魏公公所希望的没有皇军的保护,民间的力量也能为皇明开疆拓土、充当先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