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8页

鬼都知道寿宁什么意思,没办法,魏公公不得不和巴巴告别。好在客印月虽气,但也没发什么脾气。

公公心里愧疚,到了公主府后便和寿宁说明天晚上无论如何把客印月接来,大家一起吃顿年夜饭。

寿宁一听就想翻脸,可随后却一口答应了,说只要你魏良臣肯陪她初二进宫,万事都好商量。

好商量个屁!

公公闷闷不乐,草草吃了几口上床就睡,也不管人家正牌老公会不会突然回来拿刀砍他。

早上起床后,公公就带人直接来了南堂,恰巧就撞见了来此做弥撒徐、李二人。

当年在扬州,若非魏公公及时施以援手,李之藻早就叫运河淹死了。因而尽管心中震惊和不可思议,他还是第一时间上前给魏公公见了礼,不曾有半点官员的架子,更不敢有半点轻视,甚至还很敬重。

这就是紫衣大主教身份带来的好处了。

徐光启还糊涂着,实是不知道宫中的一个太监怎么就成了教会的紫衣大主教。

但事实摆在眼里,以熊三拔为首的一众西洋教士及大明信徒们集体给那个太监行了礼,并恭敬的将他及随从迎进了南堂。

李之藻低声告诉徐光启魏公公一些事迹,当然他主要说的是魏公公和天主教的关系,比如他对西洋教士很好,出资在海事特区修了一座教堂,积极和西洋人交流,并且早就受洗加入教会,教名叫圣约翰·庞麦臣。教皇很看重庞麦臣在东方的影响力,因此特意委任他为东方的大主教等等……

徐光启听的不住点头,暗道这个魏太监倒也不错的很。

既能与西洋人交道还加入天主教会,徐光启本人自是没有文人的迂腐和保守,思想方面十分开化,对于宫中太监没有歧视。

并且,徐光启也支持教会发展宫中太监为信徒,走“顶端”路线。但一直以来,这条路始终走的很艰难,并没有什么重要的太监加入天主教,现在突然有了个魏太监,还是东方的大主教,那么势必能为天主教的传播作出贡献。

这么一想,对于魏公公,徐光启的印象自然就正面的多。

魏公公进入南堂后便马上改换了教皇保罗五世赐给他的教服,然后召集南堂所有人员进行了短暂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