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9页

可这些官员人数太多,他也真是惹不起,索性就躲在宫中,把事情都交给了左议政李恒福。李恒福很体谅殿下的苦衷,因而极力压制,这才把风潮给压了下来,并密报光海君外风煽风点火的就是柳永庆、韩应寅等宣祖重臣,目的是想通过此事让明朝厌恶光海君,从而能够让在江华岛的永昌大君回归复位。

永昌大君李王羲一直是光海的心腹之患,就在和明人签订密约的同时,他已悄悄派人往江华岛秘密处死了李王羲,现在这个消息知道的人很少。

光海君庆幸自己先下手为强,已经除掉李王羲,但是对于柳永庆那帮人,他也是无可忍耐了。

他对付不了明朝的亲使和天兵,难道还处置不了一帮父亲的老臣么。

次日,李恒福就奏报从东莱倭馆运送数万两银子到汉城的商人在闻庆鸟岭的路上被劫杀,后来查出这是朴应犀、徐羊甲等七人所为。

他们都是两班官僚(出身西人和南人)的庶子,由于庶孽禁锢法而无法出仕,整天饮酒作诗,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号称“江边七友”,又爱读明朝小说《水浒传》,受其影响干起抢劫官银的勾当。

一直支持光海君的大北派领袖李尔瞻趁机唆使他们将矛头指向永昌大君,称他们受金悌男(永昌外父)的指示,劫持官银作谋反本钱,拥立永昌大君,并让大妃垂帘听政。

光海君得报之后查也不查,就下令逮捕金悌男,将他赐死,然后下诏废永昌大君为庶人,其父留下那几个老臣吓的个个辞职,唯恐被杀。

过的几日,便传来永昌大君死讯,只说病死,此时距永昌身死已是十一日了。

经此手段,汉城议政府内可没人再敢说光海君的不是,也没人再敢要求光海对明强硬了。

光海心头也为之一松,他不攘外,但一定要安内。内既已平,外则速决。

四十三万两白银的赔款,光海君不是不心疼,但大明对朝鲜确有再造之恩,也只能勉强筹措吧。命李恒福从国库取了七万两运至平壤交于郑仁弘,合平壤道库银约二十万余两先期送至义州,余款年内补齐。这也是当初李滉和柳希奋力争而来,但无可否认的是,这也大明亲使魏公对藩属朝鲜的照拂。

得饶人处且饶人,魏公公乃是图财而来,也不会闹出人命。先期给二十余万两,加上前后弄的三十多万两,还有正在搞的接收和端川银矿,银子这一块收入还是颇丰的。真要逼汉城把钱都凑齐,也真是为难人家。总得给人国内流点现金流通吧,要不然银行倒了,他老人家以后怎么好再提款呢。

朝鲜虽是小国,但举国财富多少也能折上几百万两的。狗急跳墙,兔子咬人,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啊。

就公公眼下在朝鲜搜集的白银和铜钱,实际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朝鲜的经济和民生,这个影响目前因为大同米法的制度可能还看不出来,但用不了几年,朝鲜君臣就会发现他们无钱可用。

大明是怎么亡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