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0页

杜文诏看了眼魏良臣,又扫视了眼众番子,摆了摆手,立时就有文书房的领班前去取东厂名册来。

魏良臣命人搬来椅子就坐于堂口,背对岳武穆画像,正对“流芳百世”碑,按册点名。

计点东厂在衙人员357人,旋让杜文诏出驾贴,命田尔耕坐镇东厂,自己则调数队番子随往刑部提人。

第0950章 我东厂可不是唬人的

刑部在皇城之西的宣武门办公,与都察院、大理寺二衙并在一条街上,但离都察院和大理寺又远了些,所以又称“西曹”。

所谓刑部大牢,也称天牢,和诏狱关押的是经皇帝下旨缉捕的官员不同,关押于刑部大牢的都是经有司核验的囚犯,里面什么人都有,但无一例外都是死刑犯。

魏良臣掌控东厂之后,遂立即持驾贴骑马赶往刑部,要提钦犯王曰乾和孔学。

随行的便有那先前投效的番子崔应元,另有三课百余番子,领队的是都是司房。

为免夜长梦多,魏良臣下令骑马赶往。东厂上百人在城中纵马狂奔,自是引的路人侧目。

但这两日来京中本就官差齐出,厂卫于各门盘查搜捕的紧,百姓倒是见怪不怪。且因此案影响,街上也没有多少行人,倒是免了扰民之嫌。

从东华门至皇城以西宣武门,须从北边鼓楼绕过,约摸三刻之后,魏良臣一行便赶到了刑部。

翻身下马后,就见衙门边上有一院子,院子无门,内设有一面大鼓,问了左右方知,此地便是有名的“登闻鼓院”。

朝廷于此设立登闻鼓院的目的是供上京告状百姓击鼓鸣冤用的,《大明律》规定,若百姓击鼓则值守官员必须马上处理。

成化年间就有一个刑部值官没有及时处理百姓击鼓,不但自个被贬到云南,还连累刑部倒了一批人,此事也间接促成汪直设西厂。

故魏良臣前世读史时,常叹大事都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推动。

只是到本朝,这登闻鼓却是很少有人敲,象征意义多于实际意义。这登闻鼓院亦变成了各地上告百姓递状所在,跟魏良臣前世接访部门性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