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8页

再是好东西,光有图纸和原理显然是不行的,公公决定马上就打造实物。这一块就不是他老人家擅长,郑铎他们也不懂,李炎昭也是门外汉。

所以,公公特地叫了两个老匠户来。

二人都是隶归兵杖局军器监的世袭匠户,一个是打洪武年间就成匠户的,姓洪;一个则是景泰年间编户的,姓王。

公公命将图纸于二人看,然后询问二人是否可以打造。

洪、王二匠户将那图纸看来看去,低头商量之后,告诉魏公公,这燧发枪的原理并不复杂,构造也简单,他二人可以打造。

“你二人且与咱说说,打造一杆燧发枪要多少银子?”成本是魏公公最关心的事。

“这……”

洪、王二匠户彼此对视一眼,向魏公公告了歉,走到一边商量了一会方过来复禀,答说若实工实料的话,打造一杆燧发枪的成本最少在七两到八两。

“这么贵?”

李炎昭愣了下,一杆火铳不才二两六钱么,这燧发枪和火绳枪没有多大区别,只不过后面改成火石击发而矣,怎的成本就翻了几倍?

洪老儿马上道:“公公有所不知,小人所说乃实工实料,且这铳后端工艺略微有些复杂,却耗些工时。”

王老儿跟着附和。

公公微嗯一声,他能听出二人所言“实工实料”的含义。当下明军为何不喜火铳,原因就在于无论是兵部还是兵杖局,亦或南镇这边生产的火铳,大多偷工减料,以致炸膛现象普遍,且发射威力和射程都不足。

这种铳的成本也就是二三两左右。但要实打实的锻造,仅铳管这一道手续就要历经多次锻造,确保密封性,如此一来,再加上其它器械程序,一杆燧发枪的成本确是要翻上好几番的。

就算不是燧发枪,火绳枪的成本也会提高。现下朝廷国库吃紧,边镇军费紧缩,自是无力采购质量上等的火铳。

而“生产商”那边,也乐意生产不合格的产品,因为与合格产品比较,不合格的产品才能确保他们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