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7页

“大铖你接着说,咱家这人最爱听史了,以史为鉴,以史为镜嘛。”公公说话间拿帕子擦起镜头来。

说话的这年轻人叫阮大铖,安庆桐城人,今年不过23岁,刚刚中举一年,是魏公公在无锡打包过来的“肉票”一员。

不过别看这位阮大铖才是个举人,在东林谱系中只能算三代弟子,不比高攀龙、杨涟、左光斗等二代弟子有名,但其家族却是安庆首富,生意做的很大。当时魏公公清点“战利品”时发现竟然把这位仁兄网来后,十分惊讶同时也是十分高兴。

原因无它,公公就喜欢有钱人。

尤其,这位阮大铖还是个十分传奇,且十分义气的人物。

起初,天地良心,阮大铖百分百的东林党人,因为他老师就是高攀龙,而天启朝的东林党领袖杨涟就是他同乡,另一领袖左光斗也和其关系极好。

家里有钱,又中进士,还和东林党的要人如此亲近,更是东林太君顾宪成的嫡系三代弟子,阮大铖想不发达都难。

事实上,东林党也对得起阮大铖。

天启四年,清流极品要缺吏科都给事中出缺,左光斗第一时间就通知阮大铖进京递补。

结果,因为东林大佬、吏部尚书赵南星及杨涟等和左光斗发生内讧,殃及阮大诚,使之不能递补吏科都给事中,而是由另一东林干将魏大中补任。

为了弥补阮大铖,事后,东林党的大佬们便将阮大铖补为工科都给事中,按六科排行,吏科第一,工科最后。

从第一一下变成倒数第一,阮大铖不服气了。这个时候二叔九千岁出现了,他老人家识人用人,不以门派之见干扰国事,不以党争误人材,所以帮阮大铖补了吏科都给事中。

这样一来,二叔却是好心帮了倒忙,阮大铖可是东林党人,你九千岁帮他升官是闹哪出呢?

于是,阮大铖一下就成了东林大佬眼中的“叛徒”,当时二叔还没有彻底压制东林党,朝政大权都在东林掌控中,阮大铖这官哪能做得下去,未及一月就弃官逃回老家了。

也就是此事,让阮大铖彻底和东林党决裂。在崇祯一朝,也始终被东林党压制,始终未能出仕。

不过幸运的是,阮大铖成功从崇祯定下的逆案中脱身,崇祯年间虽没有出仕,但甲申年间靠着马士英的举荐先为弘光朝廷的兵部右侍郎,后晋兵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