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3页

对于发家致富的概念,舅姥爷心里也有个度,那就是至少良田千亩,大宅数间,美妾数名才行。

这一算,怎么也得上万两银子吧。

就这上万两银子,也顶多是在肃宁做个富家翁,放京里,放这江南之地,也算不得什么。

自打山东孔二公子那事,七舅姥爷也算是开眼了,这世上有钱人真的是有钱!

别的不说,就二呆子为了收买吴淞水营,前后不跟扔水漂似的扔进几十万两银子么。要搁他老人家说,这钱花的冤。换作是他老人家,有这几十万两银子,早卷铺盖回家养老去了,还弄什么妖蛾子的皇家海军,办什么狗屁的海事特区。

不过想是这么想,真有几十万两银子,七舅姥爷也不敢真就这么干了。

人老成精,没有权势护身,平常人别说几十万两银子了,就几万两都别想安生过日子。

二呆子这孩子看着是有点表里不一,嘴里七舅姥爷喊的亲,办起事来却不认人,在军中搞什么军法军纪,还搞什么所有缴获都归公,谁不跟他干就滚蛋,不止一次在众人面前落他舅姥爷面子,险些把舅姥爷气出脑血栓来。

但总归,二呆是自家晚辈,这孩子有上进的心,想把皇爷的差事办好,七舅姥爷这做长辈的再不愿意,也不能拖孩子后腿不是。

再说了,这孩子如今待他也真是不错,采办这肥差不就落他头上了,也没见给王有福兄弟几个弄去。

这说明二呆还是尊重他老人家的。

孩子尊重咱,咱就得对得起孩子!

舅姥爷翘着二郎腿,拨弄着算盘,这些天经他手开出去的采办钱款将近五万多两,实际四万多一点,中间那几千两都落他老人家腰包了。

这叫约定成俗。

往年乡里闹灾,上面往下拨救济钱粮,不也经府州县一道道漂没么。

舅姥爷这漂没几千两,那绝对比那当官的要有良心的多。

这也是二呆是自家人,换别人,他舅姥爷能这么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