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页

不能不走了,良臣骑马出城时,最后看了眼高大的京师城墙,他知道,这刻起,他也许要很多年才能重新回来。

……

两日后,内官监丞、钦命海事提督太监魏良臣奉旨南下。

与此同时,京师的朝堂却发生了大动乱。

东林党在蛰伏数月之后,向着五党亮剑。

亮剑所在便是京察,因是辛亥年,所以又称“辛亥京察”。

一开始,朝堂便呈现出两军对垒的局面。

负责京察的主察人是东林党人、吏部尚书孙丕扬,辅助者是同样为东林党人的吏部左侍郎王图、副都御史许弘纲、吏科给事中曹于汴、河南道御史汤兆京等,几乎清一色的东林官员。

京察大幕一拉开,主计孙丕扬就高调提出,此次京察不论门户党派,一律依照六年来的评语,以决定官员的去留。

此调一出,顿时哗然一片。

因为此六年来官吏的评语都由吏部出,而吏部正是由东林党人掌握。

而风评这一块由都察院出,都察院同样是东林党人占多数。

孙丕扬以原给事中王元翰为例,指出王虽是东林中人,一年多前因受浙党御史郑继芳诬陷,一气之下离职出走,后吏部曾把他降为刑部检讨,本次京察仍准备将王列为被察对象,此后王元翰果真又受到处分,降为湖广按察司知事。

宣党党魁汤宾尹,心中开始发慌,他十分清楚自己眼下的处境,去年会试廷试,自己接连舞弊营私,为弟子韩敬换来一个头名状元,至今仍遭到世人诟骂,还有就是在家乡宣州逼死秀才妻子一案,令他名声扫地,回想起这些,他深知本次京察,自己是在“察”难逃,便想来个先发制人,以攻为守,将水搅混,可却无办法可寻,便问计于内监李永贞。

李永贞没有给汤宾尹答复,而是即刻出城去追赶已至通州的魏良臣。

“这件事有何难的,东林党人想借京察扫平五党,五党就不能坐以待毙嘛。照我看,不如来个大的,先除掉叶向高,再除掉孙丕扬,把这两人除掉,这京察还察个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