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页

这里,是达官贵人眼中的贫贱之地,却是无数人眼中的圣地。

就京畿一带难得进趟京城的人而言,回去吹嘘他在左安门外睡过一晚,可是难得的本钱,也是难得的谈资。

产业兴盛,自就造就了一大帮从业者和经营者。

有上游,有中游,有下游。

王干娘算是这个产业的中游人士,她是土生土长的上元村人。

得益于离城门最近,上元村的房子很抢手,连带着赌档和窑子也多。

年轻的时候,王干娘就看中了商机,做起了半掩门。

后来,觉得这样太辛苦,钱是来的多,可身子也累,索性升级。

她将自家的小院租给了别的姑娘,而她则负责拉客。

这样,既能得到房租,又能得到抽头,还不用累,比之原先要轻快多了。

三十多年间,王干娘的院子至少数十位姑娘借住在此,她们自力更生,靠勤奋与毅力努力挣钱,书写着一个又一个美丽传说。

很多姑娘在王干娘家的小院重新审识了男人,从温饱迈向小康,得到了新生。

潘寡妇是王干娘小院的最后一位租客,也是工作最久的,足足三年了。

她也是本地人,丈夫去世后没钱花,又好逸恶劳,便在王干娘的指点下做了这个生意。因为其面相不错,生意在同行之中不算最好,也是不差的。

受同行间的风气沾染,潘寡妇和王干娘也学了不少坏。

她们特别喜欢坑蒙那些外乡来的嫩雏,一旦宰到一个,就能得不少钱。不过,这外乡的嫩雏一年到头能叫她们碰上几个,所以大半时间还是正经做生意的。

两人合作一直很愉快,可这几天王干娘却不痛快了,因为潘寡妇竟然不做生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