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页

而在整个宫中人员录用大比例上,出自河间府的老公又大致占了四分之一多。

所以,后世有人称河间府为明清重要太监产地。

在这当中,明朝常年保持宫中人员在一万至两万人间,伪清一朝则迅速翻翻。后者又污蔑前者宫中太监十万,殊不知真有十万众,皇帝都没地落脚了。如此说法,不过是让治下汉族文人和百姓相信明朝之黑暗,以显大清之贤明而矣。

总之,太监这个行当是没门槛,可竞争激烈性却不弱于读书人考科举。能走到最后,功成名就的那些,都是人尖子。

良臣他二叔自宫之后在北京城晃了四年才找着路子,去年衣锦还乡的宝钞司监丞张炳也是在左安门当了一年多的自宫白,才时来运转得了个补差。

这两者如今也是运道各不相同,一个在宫里吃香喝辣,一个则在四川替人看大门呢。

能当上老公,自是扬眉吐气,哪怕是做个小伙者,都会给人无穷希望。

那当不上老公,家里又没多少产业供他油手好闲的,便只能到处转悠,靠给人打短工为生。

也是大明朝,或是历朝百姓实在,他们只要还有口饭吃,饿不死,就断然不会造官家的反。

揭竿而起,历来都是最后一步。

所谓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不如死国乎。

好死不如赖活嘛。

现在,希望来了。

提督魏太监招兵的消息如一阵风卷过肃宁大地,初始,正如七舅姥爷说的那般,空口白牙的东西,谁个信你咧。

很快,报名就有钱拿的确切消息又卷了过来,真金白银剌激下,各乡各村的没事做的年轻人们都动了起来。

东门开门红后,良臣很快就让周安给县衙送去了一千两,用于各处招兵点发予报名费。

官场的惯例,只要是钱,管它是什么名义,过手的总要有些漂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