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页

究其根本原因,阶级利益而矣。

海贸这一块,实际上在隆庆年间已经开放,不过放开的是民间,而非官方。大明朝在福州月港倒是有个督饷官,可惜只是一个小港口,但就是月港一地,所贸金钱,岁数十万两!

主持开关的不是文官集团,也不是内廷的太监,而是隆庆皇帝本身。

隆庆,是一个被忽视的皇帝。

在良臣看来,隆庆是一位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的皇帝。表现在其登基之初,就定下开关为主要治国方略,使得明朝经济不断发展,成为世界上贸易最频繁的国家。

在做开关这个决定时,隆庆的魄力真的举世无双,他面临的不但是文官集团的反对,更是祖制的压力。

很可惜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无法阻止皇帝开关之后,文官集团变着法子削弱此事的影响力,将其限定在民间,并且通过种种繁琐的程序限制海贸规模,最终在隆庆死后,海贸影响迅速下降,成果也被沿海的士绅集团窃取。

据良臣所知,现在南方的沿海地区活跃的海商们,其实就是沿海的士绅集团代言人。他们在未开关之前走私谋利,开关之后窃取国策成果,一个个富的流油。然而,明知海贸有大利,这帮人却坚定的阻挠朝廷开放全部海禁。

不是目光短不短浅的问题,而是银子归谁的问题。

钱叫公家挣去,还不如落自家腰包,几千年了,这就是个解不开的死结。

明朝,最大的一个悲剧就是,能干的,有勇气变革的皇帝,都很短命。

正德、隆庆、天启,三个短命皇帝无一不是最具勇气的改革者。

三位有两位,死因都是掉下河,病了,死了。

速度很快,非常快。

普通人掉下河,上来,怕也没这么容易就死掉吧。

到底怎么回事,良臣也只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