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页

只要操作得当,跟着公公打天下,装备不回收。

二来是出于私心,琢磨着万历要采纳他的建议,到时候那帮外出的公公们肯定得找他魏舍人询问具体办法。

主意是魏舍人出的,万国图都在他心里,公公们大字不识,光有出去干活发财的勇气肯定是不行的,得魏舍人帮着参谋。要不然装备全了,人手齐了,却不知道打哪入手,那可就干着急了。

但是魏舍人一穷二白,公公们总不能让他白费脑子吧。有钱给钱,没钱不要紧,入份干股总行吧?

恭喜发财,恭的是万历不假,同样也是贺他魏良臣啊。

这事得快,得趁早,不能耽搁,洋鬼子们手黑着呢。

最好能有一个出类拔萃的公公先去弄一个试点,弄个特区,只要大量的财富从海船卸到大明,不愁公公不积极,不愁士大夫们不动心,不愁潮流起不来。

这个特区在哪,良臣得好生研究下。

对面,万历大生知己之感,身为皇帝,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太监的可靠性绝对强过外朝那帮臣子们。最起码,太监们不敢违背他这皇帝的意思。

而放眼古今,每当改朝换代,新朝之人总有无数旧朝官员,但却无多少旧朝太监。

原因何在?

歧视!

在儒生眼里,阉人似乎天生就和奸诈小人联系在一起。

士大夫们不屑于之共事,自然而然,这新朝里自然没有旧朝大珰们的位子了。

正如魏良臣所言,公公们和皇帝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皇帝没了,他们连要饭花子都不如。底层的小伙者们还罢了,换个主子继续倒马桶打扫,有权有势的那些大珰们,不被抄家砍头就算祖上积德了。

因而,单论忠诚,太监们确是比朝官们要强。有明一代,镇守太监、监军太监殉国的人数也是历朝之最的。

同样有感触的,甚至感触更深的肯定就是张公公和崔公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