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页

六堡是战略要地,绝不能弃。万余汉人更是不能白送建州,汉化的胡人可以视为汉人,胡化的汉人却绝对不是汉人。

李成梁的错,自有翻案一天。人和地,却要马上回来。

“归还六堡,交还逃民,则天子不再追究,否则,天子一怒,定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魏良臣掷地有声,他就是在威胁。

第0284章 筹码互换

地地道道的威胁,也是空口白牙的威胁。

因为杨镐没有说过这件事。

事实上朝廷对于六堡弃守一事,完全是听信李成梁所言,认为这六堡的确没有什么价值,弃了就弃了。皇帝对于此事,也没有任何批复。除了辽东巡按熊廷弼上书反对之外,满朝士大夫几乎再无一人对此提出疑议。

而辽东的地方官员对此有意见的,大多不是被降职就是调职,少部分甚至直接被除官。执行放弃六堡和屠杀不愿搬离居民的更是李成梁的亲信,为了消弥此事的不利影响,李成梁可以说是或威胁,或收买,达到了上下封口,人皆叫好的效果。

要不是湖北来的那个熊蛮子亲自走访了一圈,然后义愤上书,六堡居民的血泪史根本就不为人知。

魏良臣一开始也不知道这件事,所幸在京师湖广会馆那趟误打误撞,他才得以了解事情经过。

既然知道,法理上这件事不利建州,小千岁自然是希望把这事拿出来说一说。他这次来建州,可不是如李成梁希望的那样以赔罪换取建州都督息怒,换取边陲安定,而是来看一看,走一走,谈一谈的。

要谈,就得有筹码。

洪太主之死和高淮欠款这两件事眼下是奴尔哈赤的筹码,但宽甸六堡和汉人逃民,以及舒尔哈齐告状却可以成为良臣的筹码。

舍人官职虽小,协办钱粮欠款副使却是责大。所谓位卑而权重,便是此中道理了。

辽东上下都可以将他这个杂流舍人不当一回事,但却谁也不敢怠慢,因为这位魏舍人有直达天听的权力。这个权力在辽东,只有四人有。一是辽东都指挥使李成梁,二是辽东巡抚李炳,三则是钦差正使杨镐,四则是辽东巡按熊廷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