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页

当汉奸,也是要有本钱的。

没个出众人材,本族里面混的不出色,又何来机会卖国呢。

卖国,不是随便哪个吊丝就能卖的。

李永芳这边自是熊明遇和他打交道,良臣倒是有心和李永芳说上几句,可熊明遇压根不给他机会,就差话里话外直说他是正主,姓魏的不过是个惹了祸的罪人了。

李永芳是公事公办,中午就在备御府设宴款待熊察访使和魏副使,告诉二人他已向建州方面通传,明日便可经抚顺关往黑图阿拉。届时,建州都督奴尔哈赤自会派员前来接应。

席间,也没什么可说的。李永芳是武将,熊明遇是文官,魏良臣是个杂流半吊子,能有什么花花腔可说。

酒足饭饱,李永芳身为抚顺军政首脑,自是按例邀请熊明遇和魏良臣参观抚顺城。这个参观抚顺的驻军情况倒不是重点,重点是抚顺的教化。

大明如今重文轻武,抚顺虽是卫所管理,但于教化文谕方面的重视却是不落后于关内的。

熊明遇做的是兵部的官,但却是文官,因而很吃李永芳这一套,很是高兴的要李永芳前头带路,他要好生看看抚顺的文教。

良臣对此没兴趣,可也不能不陪着,便跟在后面,不时打量李永芳两眼。

关内乡村的基础教育是社学和私塾。

社学具有官办性质,由县里拨款建立,以供平民子弟入学。私塾则是官私两用,县里承担一部分费用,余下则是由地方士绅筹办。相对教学师资和规模而言,私塾要强上一些,因为私塾主要是士绅大户家的子弟读书。社学那边就基本上真的算是平(贫)民子弟就读了。

从社学和私塾考上秀才后的学生方可进入县学深造,尔后府学,再往后就是有名的书院。你要是争气牛逼,二甲进士以上,还能到翰林院转一转。国子监那里,则主要是给官员子弟镀金用的了。

抚顺这里的情况跟关内大致也差不多,但因为人口不及关内缘故,所以只一处卫学。

卫学就在文庙边上,经过文庙的时候,李永芳特意顿足介绍,是说他任抚顺守御时特意筹资修建的。

熊明遇听后,对李永芳好感顿时大加。原以为只是个武夫丘八,不想竟也如此重视孔圣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