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页

只要科道动起来,这水就更混了。

朝廷眼下有几党势力并存,楚党前番已由熊廷弼发过力,虽然没有对李成梁构成实质打击,但是影响毕竟有了。现在再闹出李成梁勾结建州造反,恐怕就不是东林党能够压下来的了。

魏良臣觉得这个法子可以,但他和科道不熟悉,唯一熟悉的左光斗还是东林党人,而东林党对辽东这块,几乎是听任李成梁的。要不然熊廷弼上书弹劾李成梁,也不会被东林党掌控的都察院和内阁硬压下来。

李永贞说了三个人,称此三人若能出面,则事情便有八成把握。

良臣忙问是哪三人。

李永贞说道,三人中有两人是都察院的御史,一个叫张鹤鸣,一个叫朱应毂,另外一个则是吏科给事中任应徽。

良臣未听过此三人名字,料想不是有名人物。

“舍人莫要小瞧这三人,万历十九年李成梁罢官,仅以宁远伯的身份朝见皇爷,便是张鹤鸣弹章所致。”

李永贞提出这三人,肯定是早就想好的,不然,他也不会说。三人中,他尤其推崇张鹤鸣,认为此人一旦出面,李成梁必受重创。

“皇爷历来就很欣赏张鹤鸣,对其上书多是听从。”李永贞淡淡说了句。

魏良臣听后,立即醒悟,忙点头道:“那就劳公公回京之后帮我运作一二。”

“此事关系辽东安危,咱家自会出力,舍人但可放心。”

李永贞没有二话,李成梁弄垮高淮,已是得罪了整个内廷。他身为内廷中人,自对李成梁没有好感。若无建州这事也就罢了,现在人证俱在,不给李成梁弄些麻烦出来,也真叫天下人小瞧内廷了。

“若是借力科道,我这倒也有一人。”魏良臣跟李永贞提及他和辽东巡按熊廷弼相识,有一点交情。

李永贞道:“熊廷弼这个人,咱家也有耳闻,听说是个脾气古怪的人。”

“脾气是古怪,却为人刚烈,敢作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