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页

“陛下没有这么吩咐过。”良臣如实相告。

屋内有几人走了出来,均是紧张的看着他们。从这些人的服饰来看,多半是高淮的私臣,或是在辽东的帮手。

“陛下对高淮可有话说?”高淮心里很紧张,山海关闹出这么大的事来,饶是他胆子够大,这会也不免担心会不会把自己给陷进去。

实在是这一次军变将士实在是太多,不止山海关,连松锦那里都参加了,事态之大,已然非高淮可以承担。饶是他胆子再大,现在都是异常惊恐的。

说起来,高淮胆子真的蛮大的。六年前,也就是万历三十一年,有御史奏称高淮在辽东蓄养死士、时时操练,凌轹职官、劫掠军民,甚至狂叫将“射柳禁中,走马殿上”。

闻讯之后,高淮怒不可遏,竟率税兵三百余人,打起飞虎旗,偷偷潜进京师广渠门外,声言要到皇宫谒见皇帝。

此举震动朝野,科道劾称:“高淮搜刮士民,攫取了数十万金,招纳亡命之徒和投降过来的人,居心何在?”

吏部尚书李戴、刑部尚书萧大亨等重臣也都弹劾高淮擅自离开驻地,挟兵偷偷住到京师,这是几百年来从未有过的事。

但所有这些奏疏,万历都不作复。

辽东巡抚赵楫弹劾高淮罪恶万端,而且无故打死了指挥张汝立,亦不作复。

高淮因此上疏,自称镇守协同关务,兵部上奏指出他这是狂妄胡说,万历庇护高淮,竟对外朝撒谎,说他确实任命了高淮。

于是,这么桩大事就这么不了了之。此事过后,高淮胆子也越发大起来,将税兵从三百人扩到千余人,自成一军。

只是,这一次军变可比上次科道弹劾严重多了,严重到高淮自己都只敢躲在永平,而不敢如上次一样进京扬言找皇帝伸冤了。

他很怕宫里来人是奉皇帝旨意押自己回去的,可对方却没有旨意,陛下那里对他也没有话说,这让高淮很是困惑。

“那使者前来永平是?”

高淮必须弄清楚这个少年到底是来干什么的,至于这少年究竟什么身份,和皇帝以及贵妃娘娘有什么关系,却不是他关心的。因为,这些和他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