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页

“好。”

良臣点了点头,一拉马缰,扬鞭就是一甩,打马奔出。

良臣从来不是一个自己把自己往火坑里推的人,倘若真是九死一生,他万万不会嘴欠说让我去看看的。

他有底气,有信心,因为,山海关那里,要不了他的命。

终万历一朝,没听说边军造反的。

所以只要不是造反,那他自是没有性命之忧。

原因是,他固然什么都不是,可他身上却有虎皮,因为,他是替皇帝来看看的。

这,就足矣了。

……

良臣没有直接去山海关,而是决定去永平先找事件的当事人高淮。

在此之前,他必须先弄清楚高淮的底细。

田刚和李维这两个锦衣卫小旗也不是吃干饭的,从他们口中,良臣得知这位高公公不但是辽东的矿监税使,还是司礼随堂太监,并且传言他在和天津税使马堂争夺司礼秉笔太监的竞争中胜出,已经是钦定的司礼秉笔太监,不日就能进京。

然而,现在辽东却闹出了兵变,这位高公公还能不能如愿荣升为司礼秉笔,眼下已是一件无法确定的事了。

良臣对田刚和李维提供的信息不是太满意,从刚才殿中万历对高淮的态度,良臣觉得万历对高淮有包庇之意,否则就不会同意让他先来看看,而是速召首辅叶向高了。那样一来,不管高淮在这起事件中处置是否得当,他的矿监职位都得被罢除。

高淮都从山海关逃到了永平,还吓得不敢进京,万历却依旧想要包庇他,由此可见高淮在万历心目中的份量。

良臣虽说只是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不代表他就得绕过高淮,甚至将自己看到的实情有一说一了。

因此,对于高淮,良臣有必要了解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