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页

盛唐日月[校对版] 酒徒 1965 字 2023-03-18

这句话,可比奖赏一万吊钱,都让高延福感动。后者立刻红了眼睛,再度躬身,“谢圣上,老奴能伺候圣上,是老奴几辈子修来的福分,老奴愿意为圣上肝脑涂地。”

“行了,朕知道了!”李显笑着挥手,将目光迅速转回丑陋的宽沿盔和铁板子上,越看越感觉顺眼。

‘宽沿的作用,应该是挡雨水,不对,是挡羽箭!’用手指轻轻在头盔上敲出轻快的节奏,他笑着推断,‘两军相争,羽箭多是抛射。从半空中下来,盔沿宽一些,就能护住将士们的脸,直接省掉了面甲。而胸甲可以挡住弩箭正面攒射,大腿骑在马背上,中箭受伤的可能性极小。待冲到对方面前举起横刀,基本上就锁定了胜局!面对面厮杀,选择攻击胸口,比胳膊和大腿都容易十倍。造成的伤害,也严重十倍!’

“高监,你刚才说,这套铠甲造价低于十贯,造价能低到多少?”猛然停止敲击,李显将目光再度看向高延福,胖胖的脸上写满了期待。

这个问题,可是把高延福给难住了。迟疑半晌,才吞吞吐吐地汇报:“启禀圣上,军器监的任署丞当时没说太仔细。他只是说,铠甲之所以结实,是因为按照张少监传授的法子,炼出了镔铁。但镔铁目前刚刚开始炼,价格一时半会儿降不下来。等将越炼越熟,建起更大的炉子,价格就降下来。”

“这镔铁不是从大食商贩手里买的?”李显愣了愣,手指敲打铁盔,“铿锵”有声。

因为有过做很长时间庐陵王,他对民间许多事情都颇为熟悉。知道镔铁原产自波斯和天竺,并非中原所有。比起灌钢,镔铁质量要出色许多,当然,价格也超过了灌钢的数倍。

曾经有中原巧匠,苦心孤诣琢磨了十数年,都没能成功将镔铁的炼制秘密揭开,没想到,张潜就任军器监才几个月,就将此物直接给炼了出来。(注:镔铁这个词最早出现于隋代,基本可以推测是坩埚钢。与大马士革钢一样有明显花纹。)

高延福通过察言观色,揣摩到李显对镔铁的重视还在铠甲之上,果断选择实话实说,“启禀圣上,不是买的,是军器监自己炼的。任署丞说还说,蟠龙铠和圣上手中这套骑铠,都是张少监安排他打造的。只是因为要进献给圣上,就多花了一些心思,所以才没能赶在张少监离京之前打造好。”

“朕就知道,这铠甲出自张少监的手笔。”李显点点头,忽然展颜而笑,“既然是炼制得越多,价格降下来的越快,那就炼。你传朕口谕给任署丞,让他给朕定制三千套草帽头盔和这种铁板胸甲。朕用来装备御林军。具体多少钱,他自己算,朕从内孥拨给他!”

十八万吊和三万吊,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御林军突然增加十八万吊开销,中书、门下两省肯定会极力阻止。可他从内孥里拿三万吊出来资助御林军,却没有任何臣子敢在他面前多嘴。只是,只是他自己想起来,偶尔会肉疼而已。

“奴婢遵命!”高元福心中暗暗替张潜感到高兴,连忙躬身领命。

“且慢,这种草帽头盔和镔铁板甲,应该还没名字吧?”李显对命名权格外在乎,又低声将高元福喊住,笑着补充,“朕看这盔沿,平整光滑,能倒照人的影子,就叫照影盔好了。至于这甲,也像镜子一般,叫镜光,不妥,不够威武。叫,叫……”

正搜肠刮肚之际,御书房门外,忽然传来了一阵刺耳的嘈杂,“这位兄弟,圣上可在书房里。百骑司有急事……”

“去看看什么事情?”李显的思路被打断,不耐烦地吩咐。

“遵命!”高延福答应一声,快步走向门外。随即,又带着百骑司副统领郑克峻和另外一个陌生面孔的飞骑,急匆匆走了进来,“圣上,百骑司从河东传回急报,说张少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