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页

盛唐日月[校对版] 酒徒 2166 字 2023-03-18

“来,先吃一点儿,垫垫肚子。张正监最近没功夫到这边来,咱们兄弟可以随便些!”故意不看周建良那写满惊讶的面孔,张潜用筷子夹了一片羊背肉,迅速放在自己面前的那个小火锅中,稍稍烫了几个弹指功夫,就捞了出来,蘸上汤汁大嚼特嚼。

纯用青草和粮食喂养出来的中国羊,鲜嫩程度根本不是二十一世纪那些饲料催大的杂交羊能比。火炉炖出来的老鸡汤,也滋味十足。只可惜没有芝麻酱和酱豆腐,所以只能用香油来对付一下。饶是如此,也让他恨不得将自己的舌头一起吞落肚!

再看那郭怒和任琮,虽然都是见惯了山珍海味的。可像这种点着火的铜锅儿,却是第一次见到。迫不及待地各自夹起羊肉,学着张潜的动作,走完了整个流程。然后瞪起四只宛若铜铃般的眼睛,以手拍案。“绝了,大师兄,这才是羊肉的正确吃法。我们以前那种,简直是糟蹋!”

“配上酒,小口喝,味道更佳!”冲着二人笑了笑,张潜举起自己面前的酒盏,笑着先定下规矩,“当值时间,不劝酒,免得误事。各自量力而行!”

说罢,自己先抿了一小口。然后放下酒盏,继续向羊肉发起了进攻。

来到大唐快三个月了,终于吃到了一口涮锅儿,要说张潜不觉得激动,那肯定是骗人的。所以,再次开动之后,他就一点儿都不想把筷子停下来,也将自己原本谋划的“正事儿”,瞬间给忘了七七八八。

而背对着火炉就坐的周建良,表现得却比张潜还激动。学着师兄弟三人的模样,涮一筷子羊肉,抿一口儿最近长安上流社会风靡的菊花白。然后歪着头看几眼火锅,再木然重复先前的流程。

直到把满满一铜盏,足足二两重,六十度上下的菊花白给抿光了。他才终于将眼睛从火焰上挪开,放下筷子和酒盏,冲着张潜轻轻拱手:“少监,此炉为何名?里装的是火药么?装药几何?如此一壶药,像这种烧法,又能持续多久?”

“这东西啊,我叫它酒精炉。装酒精一斤半吧,持续多久,我还没来得及记录,估计至少能用一个时辰。我身后的箱子里,还有四个没来得及组装起来的酒精炉,是专门给张总管和你准备的礼物。你拿回去后,可以自己试!”

“多谢少监!”周建良腾地一下就站了起来,弯腰长揖,“能,能有此物,大总管至少,至少能吃上几顿热饭。周某,周某替大总管身边的弟兄,一起给少监施礼了!”

也不怪他如此激动,张仁愿今年已经六十有七,却律己极严。行军打仗之时,从来不带与军旅无关人员随行。所以大部分时间里,他都是跟弟兄们吃一样的军粮。偶尔开一次小灶,也只能因陋就简,远达不到令人食指大动水平。

而手头有了张潜专门打造出来的这种酒精炉,做饭做菜就会简单许多。只要能找到避风之处,亲兵们随时可以把火点起来。即便没有厨师的手艺,也能让老将军能及时喝一碗热粥。

“周都尉别客气,在下一直对老将军仰慕得很。这次你走得匆忙,否则,还能让工匠们多做几个酒精炉出来。”张潜在琢磨酒精炉之时,针对的“客户”目标就是长安城中的大户人家和军队中的高级将领,因此对周建良的反应早有准备。一把搀扶住对方的胳膊,笑着补充,“这东西,功用可不只是做饭和烧水。随军郎中的器具,和绷带等物,每次使用之前,都放在锅子里煮一煮,可以有效避免弟兄们感染!”

后边这两句话,其实纯是为了“入乡随俗”而找的借口。

酒精炉的高昂造价和酒精目前的高昂生产成本,注定的此物,不可惠及普通人。军中郎中煮绷带和器具,用柴火铁锅,也远比随身携带大量酒精方便得多。(这句话是细心读者说的,直接引用了。)

然而,那周建良却是刚刚步入中级军官行列,身上还带着沙场男儿的质朴。根本不知道,长安城内官场无论做啥事情,都喜欢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听张潜说酒精炉还能用来煮绷带和给郎中的器械消毒,登时心中愈发感动,再度躬身下去,冲着张潜长揖及地。“足够了,足够了!在下何德何能,敢让,敢让张少监如此操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