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的突火枪已经再次改良了,虽然这种火药兵器用的还是粗厚的坚固竹筒来燃放火药弹丸,但弹丸的形式已经从单颗铅弹、变成了压顶紧固的铅弹后面、再塞一大把铁砂。

说白了,汉人的突火枪虽然耐用性仍然差,最多开三五枪就会报废,否则就会炸膛。但其火力已经非常威猛,哪怕不瞄准,三五十步内也总能蒙中几个敌人,因为那压根儿就算是霰弹枪。

这种新式突火枪的出现,也导致汉军当中一种已经用了二十多年的武器被彻底淘汰,那就是当初诸葛亮发明的诸葛连弩。

连弩的定位本来也是对三五十步距离内的短程目标密集杀伤、用来守城墙最方便。

霰弹突火枪出现后,也是杀伤密度大、有效射程近,跟连弩高度重合了。

倒是以远程杀伤为代表的神臂弩,在军中地位依然坚挺,因为这个时代的火器怎么搞都提高不了精度,所以神臂弩不可替代。

于是乎,鲜卑人因为信息差,再次碰得头破血流,一整个冬天也没休整歇息到,死了那么多人不说,士气还在持续消耗。

222年初夏,赵云的主力再次到来时,等待他们的就是绝对的摧枯拉朽。五月、七月连续两场全面大捷,赵云斩首杀伤数万,俘虏平民十余万。

最后的漠北鲜卑和丁零人,想到的最终保命策略,只是彻底放弃呼伦贝尔草原,甚至放弃狼居胥,选择往西狂奔逃窜,试图利用后勤拖垮赵云。

可是,他们低估了周瑜走黑江水系的后勤通过性,对汉军来说,战线比呼伦贝尔再拉远一两千里,也是没什么关系的,赵云饿不死。

大踏步的后退过程中,鲜卑人反而丧失了更多水草肥美的草原、还导致很多老人因为跟不上迁徙而减员。最后一直逃到贝加尔湖畔,还是逃不过被赵云全歼的命运。

222年八月,赵云在贝加尔湖畔斩杀新任漠北鲜卑可汗车骨闾——这人原本是拓跋力微麾下的将领,但拓跋家族到了漠北已经镇不住场子了,所以车骨闾自己上位当了可汗。在毫无正统信义可言的鲜卑人里,拳头大就是硬道理,这也不奇怪。

这年冬天,漠北鲜卑和丁零作为两个独立政权的存在历史,就算是到此终结了。都在贝加尔湖畔斩杀可汗了,也就不需要封狼居胥了,毕竟狼居胥比贝加尔湖还靠南好几百里呢。

赵云冒着寒冬风雪火急火燎往回赶,反而是路上冻死冻伤的人数,比之前的交战损失还大一些,也算是无奈之事了,因为那地方实在是环境太过恶劣。

虽然彻底征服了漠北,这里的环境也让汉人定下了对当地的统治调子:只能让当地野人自治搞牧业和林业。汉人只能是建立一些小的商贸据点,然后以夏天来做生意的方式,走黑江水路来互市,冬天就南返,绝不在当地连住一年以上。

这些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