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随驾百官个个都欢呼雀跃,盛赞皇帝圣明。

此后几天,一直到四月下旬,在句章等地,这样的桥段还在重复上演。李素甚至派出巡逻斥候船队,专门拦截打招呼,

要求所有运金银铜的船队,哪怕原本是船型比较小、不用在句章过驳换内河船、可以直接驶入长江口、要走邗沟或者淝水转淮河的,现在也都改为来句章过驳,提前换小船。

所以,句章港口上,隔三岔五刘备就能带着随驾百官开开眼,不处十日,大家都从一开始的震惊,变得渐渐麻木了。

这才几天功夫,已经看到扶桑和旅汉运回来那么多可以铸币的硬货了,真是天佑大汉啊。

在这个过程中,李素也见招拆招,随着实际情况调整他的部署。

他意识到将来把黄金全部囤积在雒阳,这倒是没问题。但一上来就直接集结雒阳,操作上有难度。

另一方面天下商人各地都有,所有纸黄金的票据变更、背书换证,都要跑雒阳的话,交通成本也太巨大了,哪怕富商们在雒阳留专人处理金融汇兑,也还存在一个通信上的麻烦。

所以,他建议刘备微调一开始的设计,未来可以在南边长江口的句章县,以及北面易水、黄河口外的津门县,都设置一个分支机构。

既然设了机构,那职权上也尽量整合,以免人浮于事浪费。

这两处,就分别叫“南方海关署北方海关署”,管辖范围以淮河为界,衙门一共有三类职能。

第一是分别管理进入长江和黄河流域的海贸,负责征收关税。但凡从长江黄河口出海、和从海外回来的船,统统依法核查照章缴税。

第二就是承担相当于后世外汇管理、贵金属管制的工作,海关署核查商船的时候,要明确贵金属申报,黄金都要交由国家统一管理、出具纸黄金给实际拥有人。

在海外开矿得到的黄金,除了用于首饰的可以民用,其他不允许以元宝、金锭等货币形式私藏。(当然法律出台后,肯定会有富商回国时戴几十个金镯子或者粗项链,这也是没办法的,时代局限性不可能管太严)

第三嘛,就是可以再兼一个金融登记机构的职能,对于南方和北方的商人而言,大宗贸易用到了纸黄金,背书已经拖得比较长了,又不愿意派人跑一趟雒阳去变更登记,那就在句章和津门登记。

句章和津门的海关署,每到年底都会把本地今年累计的登记簿册封存、加盖火漆印,然后交到雒阳去归档。这样就不用所有用到纸黄金的富商都跑来跑去了,朝廷统一帮忙跑腿同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