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说,从古到今,上谷代郡一带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从这儿破口求战的部队,路线都差不多。

九月三十,又是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很适合骑兵大范围机动,没有秋雨泥泞的烦恼。一大早,高干就接到前方急报。

“禀将军!汉太尉张飞,已经率军主动发起反击了!”

高干神色一凝,郑重追问:“哦?张飞可是走长城南线、往西去宁县了?这是要堵我军绕路翻山人马的后路?若是如此,让走宁县劫掠的部队,立刻北撤,可别被张飞堵在长城以内。”

斥候摇摇头:“不是,张飞没有去堵宁县的后路,而是直扑此地而来了。”

高干顿时像是听到了一个笑话:“直扑我?我军可是号称三十万,他敢扑我而来?有多少人马?”

斥候如实回报:“大约一两万人,或许更多,后军旗号不明。我等是探知张飞出关后,就立刻来回报了。”

高干面色变得有些阴沉,一时沉吟不语,试图揣摩明白张飞的本意。

他的副将牵招想了想,分析道:“张飞素来莽夫,却也不至于如此寻死。莫非他是有恃无恐,根本不相信我军有三十万?若是如此,我军要是避战,怕是直接让他看穿虚实。”

高干一咬牙:“那就不避战,但是假装我军已经四出劫掠,所以中军留守不多,暂时跟他正面对峙、等待劫掠的部队聚拢即可!摆出这个姿态,张飞也就看不出我军虚实了。”

高干的想法很简单:张飞不是怀疑他是不是真有三十万么,那就告诉他,真有,但都四散撒出去了,没有集结在一处。

草原游牧打仗,也是历来这样的,比较“去中心化、扁平化管理”,喜欢分兵多路各自寻找战机。

毕竟面对长城防线,谁也不能事先预测汉人在哪儿防守薄弱。一开始广撒网、确保撒成功后再利用机动优势重新集结,也很正常。

高干可以演得这个过程稍微拉长一点,也很合理。

牵招想了想,请示道:“那我军当于何处与张飞对峙?这草原上扎营对峙,太容易被看出虚实了,多立营寨,难免空虚,反而被张飞各个击破。”

高干也没想过,直接把问题抛回去:“依你之见呢?”

毕竟在历代三国志游戏里,高干的智商还没牵招高呢,这种时候就该放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