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阳城那预期要耗资五十亿的高架石质引水渠都没修,居然洛河的水利堤防就先直接修成石质的了?

李素行船经过时,忍不住停下来,派人查问情况、了解民情。

不过,他也并没有机会被瞒住多久,毕竟丞相回京,多少地方官员都会一路接待迎送。李素随口一个问题,不出几分钟就有河南尹亲自来汇报。

河南尹这个职位,近年来也是换了两三茬了,基本上短则两三年,长的任期也不超过五年。

毕竟这是要平衡各方利益的肥缺,刘备刚刚统一时,少不得留给那些曾经在刘协朝中任过虚位高官、后来归顺刘备的老人们筹勋。

直到近年来,天下彻底安定休养生息久了,当年刘协朝廷里当过官的老人退休的退休,养老的养老,刘备才把司隶地方官都换成关中、益州、荆州这些核心地区的来的元从旧臣。

这一任的河南尹,乃是益州人杨洪,他今年也年近四旬了。历史上他还要再过十年、到五十岁左右,才当上蜀郡太守。

如今却是提前飞黄腾达,他是在李素启航东渡后的第二年当上河南尹的,所以李素不知道,杨洪刚来迎接的时候,李素还惊讶了一下。

谁让杨洪这一世站对了队呢,当初也算是地方行政官员系统里、最早支持李素和刘巴一系列变法的,现在当然也配得上做河南尹了。

杨洪只是一个缩影,从中也看得出,这一世那些益州拥汉官员得到了多少好处。

作为皇帝起家的根据地,那儿的官员只要有眼色、做事稍微靠谱一点,最后都能出川做大官。

此时此刻,面对丞相的垂询,杨洪当然是对答如流,把河南尹近年来的情况、政绩悉数汇报。

对于丞相最关心的水利和基建问题,杨洪解释道:“这些堤防和其他水利设施,并没有额外花费朝廷的钱粮。

都是因为雒阳新城近年来工商发展迅速,需求巨大。民间工场主为了更好利用水能,自发筹资兴修的。

后来还是陛下仁慈,让工部核查,修成石塘之后,对于朝廷的漕运也有一定的好处,所以朝廷主动补贴了三成的工价。”

一般在水利工程里面,灌溉、航运、水能的三方之利分配,是个五三二的比例,刘备朝廷在这方面有经验,那时候在益州,修缮都江堰、新建乐山堰,都是这么个出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