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如今提前提出这些设计理念,对船体结构不用伤筋动骨,就加长一下桅杆上的横桁即可。哪怕帆太宽在大风的时候容易不稳,也只要把帆卷起来一部分即可,实在遇到暴风还能把横桁砍断一截丢掉,所以非常安全,纯属有利无害。

就是上桅杆操作的水手会比较危险,华夏古人还没有海船水手需要上桅顶甚至横桁作业的,但这完全可以通过加钱来解决,李素也知道海军海商都需要高待遇来聚拢人才,这方面一贯建议刘备不能吝啬。

哪怕到了欧洲的大航海时代,桅顶作业的水手薪水也是最高的,能比甲板作业高两三倍。那毕竟属于高空作业嘛,还是在大风环境下、没有安全保护,当然要多给高空作业费。

考虑到早期航海的危险性、船的技术还比较差、抗风浪也不好,如今大汉普通海军水手的军饷薪俸,至少是国家规定的徭役工价的六七倍。

租庸调输法规定的徭役工价是每日二十钱、年服一个半月徭役折抵九百钱。

海军基层水手的工价就达到了每月四千钱,一天相当于一百三十钱。

如今李素搞出了第一批“高空桅杆作业人员”,工钱比普通水手再翻三倍,就等于徭役官价的二十倍了,一天就有四百钱,每个月一万二。危险性也有目共睹了,比如第一次启航就有被大风吹得坠海而亡的。

但探险事业嘛,总归是有危险性的,李素也得设法激起汉人的探索欲。

……

最终,五月初的时候,李素终于得以赶上新船的完工、趁着初夏的顺风,率领护航船队一起拔锚起航。

整个船队中,用改良后技术新造的船,也就几条,剩下大部分还是之前的大福船,毕竟造船也不可能那么快。

最好的新船,只要保护好李丞相和诸葛使君这些金贵文官的安全就行,

普通将士们水性武艺精熟,坐老式船也不怕。毕竟他们都跟着甘宁走这条航路四五个来回了,有经验了,意外概率自然降到最低。

李素本人内心还是挺激动的,因为穿越到这个世界整整二十年了,他还是第一次亲自出海远洋航行——

十年前在交州时,他倒是第一次体验过海船,那时还是鲁肃造的,但仅限于开出海岸线近百里,晃悠观光一圈,连在海上过夜都不用那种。

如今是要跨越东海一次性航行两千多里地,难度和刺激程度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