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就趁机上奏澄清:他打算新设置的漳泉二县,完全是为国,不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封户,那两个县不属于任何之前朝廷封给他的地盘,依然是直属于朝廷的。

刘备看了之后,最终的处理意见就是:漳泉依丞相所议,收归国有。

另外,丞相封下的句章县,从移民建设过程中受益,多了一万户。为了避嫌,也为了之前李素自请减少一些封地为逼出青、兖叛乱担责,就暂时把句章县削了。

如此,一切处理都落到了实处。最后刘备还私下里跟李素通气,干掉公孙度后,把句章还给他。

当然,整个过程中,朝廷公文往返数遭、期间雒阳那边还派官员来核查验证,总共掰扯了几个月,等一切手续都搞明白,都已经是204年的夏秋之交了。

“可怜”的李丞相,暂时从二十县公,退到了十九县公,就当是谦受益、满招损吧。收回拳头也是为了更好的出拳嘛。

这个结果揭晓时,距离这些移民在南方实际展开屯垦,都已经有半年过去了,当地的第一季水稻早稻也已经收获。

北方来的农民们,也是磕磕绊绊学会了如何在南方的气候勉强种些蔬菜、茶树、甘蔗、竹林。虽然因为地皮是才第一年垦荒的,所以收成非常差,但因为朝廷对于新移民有多年的免税政策,所以勉强也能活下去。

一般这种开荒,哪怕结合烧荒增加肥力,第一年也就勉强两三成的收获,第二年有五成就差不多了,第三年或许能到七八成,随后才渐渐算是熟地良田。

不过李素设置新县的地方也都沿河沿海,官府提供运力、多投资几个造小木船的船厂,让百姓们可以农闲季节打渔补贴,就不可能饿死人。

鉴于开荒的难度,李素申请的免税期是五年,免徭役期是三年。免徭役期间有政府工程需要的,官府可以给百姓钱和生产物资来折抵工价。

如此优惠之下,李素的移民全部站稳了脚跟,欣欣向荣安心生产。后世的八闽之地,也第一次有了政府主导的成规模开发,闽地汉人人口第一次超过了二十万人。李素后来被尊为开闽台的先师,受到些奇怪供奉,这都是后话了。

……

而且,幸运还真挺眷顾李素的,有些事情简直是想啥来啥。

前面不是刚说,刘备私下里给他密信,承诺今年削掉的县和拆分的户口,等对公孙度用兵有所成就时,就可以给李素送回来。

这不,就在204年这年的秋天,远在三韩的公孙度,就寿终正寝病死了,传位给了他儿子公孙康。